|
送慶侍者之凈眾 / 作者:李彌遜 |
風搖頂笠曉山隈,覓法心如未熟梅。
去路兩肩擔不起,會看撒手得空回。
|
|
送慶侍者之凈眾解釋: 《送慶侍者之凈眾》是宋代詩人李彌遜的作品。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對慶侍者(僧侶)離去的送別之情。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風搖頂笠曉山隈,
覓法心如未熟梅。
去路兩肩擔不起,
會看撒手得空回。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慶侍者離去時的情景。清晨,風吹動著頂上的笠帽,山間的輪廓在朦朧中搖曳。慶侍者離去尋求修行的方法,但他的內心還像未成熟的梅花一樣不甚明晰。他背負的去路太過沉重,難以承受。然而,他能夠看到自己釋放束縛后的自由歸來。
賞析:
這首詩以簡練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離別的情感和修行者的境遇。詩中的風搖動頂上的笠帽,形象地描繪了離別時的動蕩與不安。曉山隈的描寫則給人以朦朧而神秘的感覺,仿佛慶侍者遠離人世,踏上了一條未知的修行之路。
詩中的“覓法心如未熟梅”表達了慶侍者內心的躊躇和迷惘。未熟的梅花象征著他還未完全領悟修行的真諦,心境尚未成熟。這種隱晦的比喻使得詩意更加豐富,給人以深思的空間。
“去路兩肩擔不起”表達了慶侍者面臨修行之途的艱難和壓力。他所承受的重擔太過沉重,無法負荷。這種無奈和無力的感受使人對他的處境產生同情和思考。
最后兩句“會看撒手得空回”則表達了慶侍者在放下一切束縛后,獲得自由歸來的希望。這種回歸并非是放棄,而是在經歷一段修行之后的回歸,能夠以更加自由的心態面對世間的一切。
總體而言,這首詩通過簡潔而富有意象的語言,展現了慶侍者離別時的情感與內心狀態。它不僅表達了離別的悲涼和修行者的困惑,還寄托了對自由歸來的希冀。這種表達方式給人以啟迪和思考,使人對人生的意義和修行的道路產生深遠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