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琴溪 / 作者:李彌遜 |
竹色千鐘靜,溪光一鑒開。
巖隈宿風雨,人跡老莓苔。
控鯉定何在,騎鯨今不來。
空馀泉上月,與我共徘徊。
|
|
琴溪解釋: 《琴溪》是宋代詩人李彌遜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寧靜而幽美的山溪景象,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和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竹色千鐘靜,
溪光一鑒開。
巖隈宿風雨,
人跡老莓苔。
控鯉定何在,
騎鯨今不來。
空馀泉上月,
與我共徘徊。
《琴溪》的詩意主要集中在自然景物之上。詩中的竹林倒映在溪水之中,靜謐寧靜,給人以深深的思考。溪水如鏡,透過水面的倒影展現出一片明亮的光芒,仿佛打開了一個鑒賞的窗口。山間的巖隈承受了風雨的洗禮,歷經歲月的侵蝕,顯示出古老的痕跡和苔蘚的生長。詩中描繪的自然景物與人類活動的痕跡形成鮮明的對比,凸顯了自然與人文的交融與沖突。
其中,“控鯉定何在,騎鯨今不來”這兩句表達了詩人對于奇遇和仙境的向往。控鯉和騎鯨都是傳說中的仙境和神話故事中的意象,詩人以此來表達自己對幻想和追求的渴望。然而,這些奇異的景象如今已經難以實現,只能停留在詩人的幻想之中。
最后兩句“空馀泉上月,與我共徘徊”則表達了詩人對于自然的沉思和情感的抒發。月光灑在泉水之上,映照著詩人的思緒,與詩人一同徘徊于詩意的世界之中。詩人通過這樣的描寫,表達了對于自然之美的贊美和渴望與自然共鳴的愿望。
整首詩以自然山水為背景,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展現了詩人的情感和思考。通過對自然與人類活動的對比,表達了對于自然之美和追求的向往。詩意深遠,意境清新,給人以靜謐和寧靜的感受,讓人不禁沉思和徘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