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石·碧澗 / 作者:李彌遜 |
蒼巖高郁盤,下有千仞傾。
當時捐佩侶,寄此琤琮聲。
坐石風露晚,心與秋月明。
滄浪若可濯,勿負冠上纓。
|
|
五石·碧澗解釋: 《五石·碧澗》是宋代詩人李彌遜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以碧澗為題材,通過描繪蒼巖高聳、懸崖峭立的景象,展示了作者在自然中的感悟和情感表達。
譯文:
蒼巖高聳郁郁蔥蔥,下面有千丈懸崖傾斜。當年與伴侶一同離別,寄托了這琤琮的聲音。坐在石頭上,感受晚風和露水,內心與秋月一樣明亮。像是能在滄浪中洗滌,不要辜負身上的冠纓。
詩意和賞析:
《五石·碧澗》以自然景觀為背景,通過描述蒼巖高峻、懸崖險峻的景色,詩人傳達了對大自然壯麗景觀的贊美和對生命的思考。蒼巖高郁、千仞傾斜的描寫,展示了自然界的雄偉和險峻,同時也喻示了人生的曲折和艱難。
詩中提到的捐佩侶和琤琮聲,可能指的是作者在此處與伴侶分別時,將感情和思念寄托在這琤琮的聲音中。這種感情抒發與自然景色的對比,加深了詩詞的情感內涵。
詩詞的后半部分描述了詩人坐在石頭上,感受晚風和露水,內心與秋月明亮。這種描寫表現了詩人與自然的交融,以及對自然的感悟和內心的寧靜。最后兩句“滄浪若可濯,勿負冠上纓”意味著作者希望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中洗滌心靈,不辜負自己的身份和責任。
整首詩以自然景觀為背景,通過景物的描繪和詩人的感悟,傳達了對大自然的贊美和對人生的思考。詩詞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示了李彌遜獨特的詩性和審美情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