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仲輔山中之作 / 作者:李彌遜 |
巖陰坐清暝,目為山興注。
妙意不可名,悠然與心晤。
疏泉石中鳴,落葉衣上住。
冷風起虛籟,還向無中去。
三生聽鐘魚,偶失來時步。
佛屋估秋風,團團兩桂樹。
卻疑此境中,曾是經(jīng)行處。
|
|
次韻仲輔山中之作解釋: 《次韻仲輔山中之作》是李彌遜在宋代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巖陰坐清暝,目為山興注。
在山的陰涼之處,我靜坐于黃昏時分,目光注視著山峰的興盛景象。
這句描述了作者在山中的靜謐境界,他坐在清涼的巖石陰影下,注視著山峰的壯麗景色,心靈被感動和激發(fā)。
妙意不可名,悠然與心晤。
這妙意難以言表,它與我的心靈相互交融。
這句詩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山水之美的深深感受,他觸摸到了一種難以言喻的、與心靈相通的奇妙境界。
疏泉石中鳴,落葉衣上住。
稀疏的泉水在石頭間發(fā)出悅耳的聲響,落葉停留在我的衣上。
這句描繪了山中清泉潺潺的聲音,以及秋葉飄落的景象,給人一種靜謐而寧靜的感覺。
冷風起虛籟,還向無中去。
冷風吹起空靈的聲響,回蕩在無邊無際的虛空之中。
這句詩通過冷風的聲音和回蕩,傳遞了一種幽遠、空靈的氛圍,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和無限。
三生聽鐘魚,偶失來時步。
三生都在傾聽鐘聲的魚兒,偶然迷失了來時的方向。
這句詩描繪了一個場景,三條魚陶醉在鐘聲中,卻迷失了回家的路,寓意著人們在追求某種東西的過程中,可能會迷失方向。
佛屋估秋風,團團兩桂樹。
佛寺里傳來秋風的聲音,兩棵桂樹團團相擁。
這句詩刻畫了佛寺中秋風的聲音,以及兩棵桂樹緊緊相擁的景象。佛寺和桂樹象征著寧靜和吉祥,給人一種安詳和美好的感覺。
卻疑此境中,曾是經(jīng)行處。
然而我懷疑這個境界,是否曾經(jīng)是佛經(jīng)行走的地方。
這句詩表達了作者對這個山中境界的懷疑和想象,他覺得這個地方似乎曾經(jīng)是佛經(jīng)行走的地方,暗示了詩人對佛教文化的思考和探索。
這首詩詞通過對山中景色和心靈感受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敬畏和對心靈境界的探索。山峰、泉水、落葉、冷風等元素,與作者的情感相互交融,共同構(gòu)成了一幅富有意境和內(nèi)涵的畫面。通過這幅畫面,詩人傳達了對自然與心靈的奇妙交融、對迷失與尋找的思考,以及對佛教文化的探索和懷疑。整首詩詞以清新、寧靜、幽遠的筆觸,描繪了山中的景色和作者的情感體驗,給人一種靜謐、超然的感受。讀者在賞析這首詩詞時,可以感受到作者對自然和心靈境界的細膩觸摸,同時也可以思考人與自然、人與心靈的關(guān)系,以及探索生命的意義和追求內(nèi)心的安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