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夷仲弟喜學士兄歸 / 作者:李彌遜 |
烽火聳中雖弟兄,獨看鄉月幾虧盈。
萬金信斷秋山寂,千里人歸春草榮。
雨漲波紋催過艗,風翻葉幄避行旌。
機云入洛悲辛后,誰似張華倒屣迎。
|
|
和夷仲弟喜學士兄歸解釋: 《和夷仲弟喜學士兄歸》是宋代詩人李彌遜的作品。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烽火聳中雖弟兄,
獨看鄉月幾虧盈。
萬金信斷秋山寂,
千里人歸春草榮。
雨漲波紋催過艗,
風翻葉幄避行旌。
機云入洛悲辛后,
誰似張華倒屣迎。
譯文:
戰爭的烽火雖然令人心痛,但即使是親兄弟,也只能獨自憑窗眺望故鄉的明月,感嘆歸鄉之情難以圓滿。千山萬水之間,金錢的財富再多也無法彌補秋天寂寞的寒冷,而當鄉里的人們返鄉時,春草繁盛的榮耀卻讓人欣喜萬分。
雨水漲落使得水波涌動,催促著過江的船只行駛;風吹動帷帳,遮擋著行軍的旌旗。當機運不濟之時,云彩籠罩了洛陽,使人們感到悲傷和辛酸。然而,誰能像張華那樣,縱使身份卑微,卻能倒屣迎接遠方歸來的士兵。
詩意與賞析:
《和夷仲弟喜學士兄歸》是一首以戰爭背景為背景的詩歌,表達了詩人對戰亂和分離的思考和感慨。
詩中通過對烽火戰爭的描繪,抒發了作者對戰亂帶來的痛苦和傷害的感受。即使是親兄弟,在戰爭中也只能獨自憑窗眺望故鄉的明月,思念故土的情感無法得到滿足。這種強烈的鄉愁之情,通過對鄉月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無奈。
詩中還以對比的方式描繪了戰爭前后的景象。戰爭時期,金錢的財富無法彌補秋天寂寞的寒冷,而當鄉里的人們返鄉時,春草繁盛的榮耀卻帶來了欣喜和希望。這種對戰爭和和平的對比,展現了詩人對和平的向往和珍視。
最后幾句描寫了戰亂過后的景象。雨水漲落催促著船只過江,風吹動帷帳遮擋行軍的旌旗,這些細節描寫表現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困擾和不便。然而,詩人提到張華倒屣迎接遠方歸來的士兵,表達了對那些勇敢而無私的人的敬佩和贊美。
整首詩通過對戰爭的描繪,抒發了對和平的向往和對戰爭帶來的痛苦的思考。詩人通過對戰爭景象的描繪和對人們命運的思考,抒發了對和平、對家園的深深眷戀和思念之情。詩中的景物描寫細膩而凄美,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進一步凸顯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痛苦和對和平的向往。
整體而言,這首詩通過對戰爭和和平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戰爭的痛苦和對和平的渴望。詩中的景物描寫細膩而凄美,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進一步凸顯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痛苦和對和平的向往。這首詩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和情感共鳴,展現了詩人對戰爭和和平的思考和感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