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和久旱望雨韻 / 作者:李彌遜 |
高田黃欲枯,下田青欲變。
三更轤轆聲,挈水急於電。
污池魚不游,坎井蛙自見。
助苗更辭勞,人力詎能偏。
那憂日一食,正懼李三咽。
微云不成雨,但作眼中眩。
|
|
再和久旱望雨韻解釋: 《再和久旱望雨韻》是宋代詩人李彌遜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以描繪旱情和期盼雨水的場景為主題,通過對自然現象和人類勞作的描寫,抒發了作者對旱情的憂慮和對雨水的期盼之情。
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高田黃欲枯,下田青欲變。
在高田上,莊稼的葉子已經枯黃,而在低洼的田地里,莊稼的葉子已經變成青色。
三更轤轤聲,挈水急于電。
在深夜的時候,水車的聲音不斷響起,人們急切地取水如同電一般快速。
污池魚不游,坎井蛙自見。
臟污的池塘里的魚兒不再游動,井口的青蛙也自己知道水位的下降。
助苗更辭勞,人力詎能偏。
人們已經不再辛勤地澆灌幼苗,但是人力終究不能左右自然。
那憂日一食,正懼李三咽。
人們擔心自己的日常口糧供應,尤其是擔心李三這個家庭的生計。
微云不成雨,但作眼中眩。
天空中的云朵雖然形成了一些微弱的云團,但卻沒有形成雨水,只引起人們眼中的幻覺。
這首詩詞通過描寫旱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旱情的擔憂和對雨水的渴望。黃色的高田和青色的低洼田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凸顯了旱情的嚴重程度。深夜中水車輪子的聲音表達了人們著急取水的心情,挈水之急如同電一般迅速。臟污的池塘和干涸的井口暗示了水源的匱乏,生物的生存狀況日益惡化。人們已經放棄了助苗的勞作,意味著他們已經無能為力,只能等待雨水的降臨。作者用李三的擔憂來代表人們對生計的憂慮,同時表達了自己對李三的同情。雖然天空中有些微弱的云團,但卻沒有形成雨水,這給人們帶來了幻覺,增加了對雨水的渴望與期盼。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旱情和期盼雨水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旱情的憂慮和對雨水的渴望之情,同時也反映了人與自然的相互關系和人對自然力量的無力感。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富有情感的表達,這首詩詞讓人們在感受到旱情的嚴峻同時也感受到了對未來的希望和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