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尚明學士挽詩二首 / 作者:李彌遜 |
四十才名重,歸來白發侵。
一官駒在谷,有子鶴鳴陰。
勝著潛夫論,今亡子敬琴。
送車知幾兩,松壑助哀音。
|
|
鄭尚明學士挽詩二首解釋: 《鄭尚明學士挽詩二首》是宋代李彌遜所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挽詩二首
四十才名重,
歸來白發侵。
一官駒在谷,
有子鶴鳴陰。
勝著潛夫論,
今亡子敬琴。
送車知幾兩,
松壑助哀音。
詩詞的中文譯文:
第一首:
四十歲時名聲顯赫,
歸來時白發已經侵蝕。
曾經有位官員駐守在山谷,
有位學者兒子在陰暗處鳴叫。
第二首:
勝利之時表彰了隱居之士的理論,
如今失去了兒子,他是琴藝高超的音樂家。
送走馬車時,我知道有幾兩重要,
山谷中的松樹和峽谷加深了哀傷的音調。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對鄭尚明這位學士的挽歌。鄭尚明曾經在四十歲時名聲顯赫,但回到家鄉后,白發已經侵蝕了他的頭發,暗示歲月的無情和滄桑的感嘆。詩中描繪了他曾經擔任官員的時候,駐守在山谷的情景,以及他兒子在幽暗處鳴叫的形象,這些形象通過對比凸顯了鄭尚明曾經的榮耀和今天的孤寂。
詩的第二部分,提到了鄭尚明的兒子,他是一位擅長琴藝的音樂家,但現在已經去世了。這表達了詩人對兒子的思念和悲痛之情。最后兩句詩以送行的場景為背景,描述了詩人在送別馬車時的心情。他知道車上裝載的東西有多重,這可以理解為對兒子靈魂的珍視和懷念。同時,松樹和峽谷的景色也增強了詩人內心的哀傷和凄涼。
整首詩以平和的語氣抒發了詩人對鄭尚明和他兒子的思念之情,展示了歲月流轉和生命無常的主題。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詩人巧妙地表達了內心的情感,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詩人的悲傷和對逝去時光的回憶。這首詩詞展現了宋代詩人對家庭和人生的思考,以及對時光流轉的深刻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