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日邀仲屯田為大水所隔以詩見寄次其韻 / 作者:蘇軾 |
無復龍山對孟嘉,西來河伯意雄夸。
霜風可使吹黃帽,(舟人黃帽,土勝水也。
樽酒那能泛浪花。
漫遣鯉魚傳尺素,卻將燕石報瓊華。
何時得見悲秋老,醉里題詩字半斜。
|
|
九日邀仲屯田為大水所隔以詩見寄次其韻解釋:
《九日邀仲屯田為大水所隔以詩見寄次其韻》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的中文譯文如下:
無復龍山對孟嘉,
西來河伯意雄夸。
霜風可使吹黃帽,
(舟人黃帽,土勝水也。
樽酒那能泛浪花。
漫遣鯉魚傳尺素,
卻將燕石報瓊華。
何時得見悲秋老,
醉里題詩字半斜。
這首詩描述了詩人蘇軾邀請朋友仲屯田一同農田耕作的情景,但由于大水的阻隔,無法相見。詩中通過對大自然的描繪和對情感的表達,展現了作者的思鄉之情和對友誼的珍視。
詩意和賞析:
整首詩以寫景和抒發情感為主線,通過自然景物與人情之間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思念和對歲月流轉的感慨。
首先,詩的前兩句“無復龍山對孟嘉,西來河伯意雄夸。”描繪了詩人與朋友相隔兩地,無法相見的情況。其中,“龍山”和“孟嘉”是地名,意指兩地相隔遙遠。而“河伯”則是水神的代稱,暗示大水阻隔了兩人的相聚。這種自然景物與人情的對比,突出了人與自然的對立,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渴望。
接下來的幾句“霜風可使吹黃帽,樽酒那能泛浪花。”描繪了秋天的景象。霜風吹來,使得人們需要戴上黃色的帽子來保暖。而樽酒則暗指詩人準備的美酒,無法如水上的浪花一樣自由流動。通過這種對比,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焦慮和無奈,進一步強調了大水的隔絕所帶來的困擾。
隨后的幾句“漫遣鯉魚傳尺素,卻將燕石報瓊華。”表達了詩人對友誼的珍視與傳遞。詩人將自己寫下的詩句和心意,寄托于鯉魚和石頭之間,希望能夠傳達給仲屯田。這種情感的傳遞,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深情厚意。
最后兩句“何時得見悲秋老,醉里題詩字半斜。”則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相聚的期盼。詩人希望盡快與仲屯田相見,一同共度晚年,醉飲詩酒,暢談人生。這種對友情的渴望和對歲月流轉的感慨,使整首詩充滿了濃郁的思鄉情懷和生活感慨。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之間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思念和對歲月流轉的感慨。通過描繪自然景物、抒發內心情感,詩人成功展現了他對友情的珍視和對相聚的期盼。詩詞中運用了自然景物的意象和對比手法,以及含蓄而深情的表達方式,給人以思索和共鳴的空間。這首詩詞展現了蘇軾獨特的藝術才華和對人情世態的敏銳觸覺,被視為他詩歌創作中的精品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