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潛師放魚 / 作者:蘇軾 |
法師說法臨泗水,無數天花隨麈尾。
勸將凈業種西方,莫待夢中呼起起。
哀哉若魚竟坐口,遠愧知幾穆生醴。
況逢孟簡對盧仝,不怕校人欺子美。
疲民尚作魚尾赤,數罟未除吾顙泚。
法師自有衣中珠,不用辛苦沙泥底。
|
|
次韻潛師放魚解釋:
《次韻潛師放魚》是宋代文人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法師說法臨泗水,
無數天花隨麈尾。
勸將凈業種西方,
莫待夢中呼起起。
法師在泗水邊講述佛法,
天上的蓮花隨著他搖曳的麈尾一同飛舞。
他勸告人們要修行凈業,追求西方極樂世界,
不要等到夢中才驚醒過來。
哀哉若魚竟坐口,
遠愧知幾穆生醴。
況逢孟簡對盧仝,
不怕校人欺子美。
可憐的魚兒竟然自陷口羅,
真是可悲啊,可遠遠地惋惜幾位穆生(指自己)的醴酒。
更何況我與孟浩然、盧仝這樣的朋友,一起對詩作簡評,
并不怕被別人挑剔,因為我們的詩才是美麗的。
疲民尚作魚尾赤,
數罟未除吾顙泚。
法師自有衣中珠,
不用辛苦沙泥底。
疲憊的百姓還在忙碌地捕魚,
捕魚的網還沒有收拾干凈,我的頭上也沾染著泥漿。
而法師自有珍貴的珠寶藏在他的衣袋中,
根本不需要辛苦地挖掘沙泥。
這首詩詞以法師放魚為背景,通過對比法師與自己的境遇,表達了對塵世繁瑣的厭倦和對自身境況的反思。法師放魚象征著解脫與慈悲,而蘇軾則以自己的情感和處境進行對照,表達了對人生追求和自我價值的思考。他通過描繪法師與自己的不同處境,表達了對塵世繁瑣的不滿,并對自己的生活狀態進行了自省。同時,詩中也融入了友情和對詩歌創作的自信,展示了詩人的豪情與意志。
整首詩詞以婉約細膩的筆觸,通過對景物和情感的交織描繪,展示了蘇軾獨特的詩意和個人情感。同時,通過對法師放魚與自身生活的對比,詩人抒發了對追求內心自由和遠離塵世紛擾的向往,以及對友情和文學創作的熱愛和自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