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景樓醉歌 / 作者:劉過 |
君不見七十二子從夫子,儒雅強半魯國士。
二十八宿佐中興,英雄多是僰陽人。
丈夫生有四方志,東欲入海西入秦。
安能齷齪守一隅,白頭章句浙與閩。
醉游太白呼峨岷,奇材劍客結楚荊。
不隨舉子紙上學六韜,不學腐儒穿鑒注五經。
天長路遠何時到,側身望兮涕沾巾。
|
|
多景樓醉歌解釋: 《多景樓醉歌》是宋代劉過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多景樓醉歌
君不見七十二子從夫子,
儒雅強半魯國士。
二十八宿佐中興,
英雄多是僰陽人。
丈夫生有四方志,
東欲入海西入秦。
安能齷齪守一隅,
白頭章句浙與閩。
醉游太白呼峨岷,
奇材劍客結楚荊。
不隨舉子紙上學六韜,
不學腐儒穿鑒注五經。
天長路遠何時到,
側身望兮涕沾巾。
譯文:
你是否看到七十二位學生跟隨夫子,
溫文爾雅,強如魯國士。
二十八宿輔佐中興,
英雄多出自僰陽之地。
男子生來志向四方,
東欲入海,西欲入秦。
如何能庸庸碌碌守在一隅,
白發蒼蒼,在章句間徘徊于浙江與閩南。
醉游仰望太白山呼喚峨嵋山,
奇才劍客結伴楚國與荊州。
不隨從舉子們紙上學習六韜,
不學習腐朽的儒家,穿鑒研讀五經。
天長路遠,何時才能到達,
側身望去,眼淚滴濕了巾帕。
詩意和賞析:
《多景樓醉歌》以儒家思想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士人的理想和追求的贊美。詩中提到七十二子從夫子,指的是孔子的七十二名弟子,他們被描述為具有儒雅和士人風度。詩人崇尚這種儒家風范,認為英雄多出自僰陽之地,強調了地方的影響和培養對人才的重要性。
詩人以男子生來志向四方的形象,表達了士人應該有追求和進取的精神。他們渴望東進海外,西入秦地,追求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而不甘于齷齪地守在一個狹小的地方。白頭章句浙與閩,表達了詩人在晚年依然對學術追求的執著。
詩中的醉游太白呼峨岷和奇材劍客結楚荊,以及不隨從舉子紙上學六韜和不學腐儒穿鑒注五經,都是對那些超越常規、追求獨立思考和個人才華的士人的贊美。詩人認為真正的士人應該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和行動,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學術教條。
最后兩句“天長路遠何時到,側身望兮涕沾巾”,表達了詩人對理想追求的無奈和沉重。天長路遠的探問和涕淚滴濕巾帕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士人在追求理想道路上所面臨的艱辛和困惑,同時也表達了對士人精神的堅守和感慨。
《多景樓醉歌》通過對士人理想追求的贊美,強調了儒家思想的重要性,同時也提出了對傳統教條的反思和獨立思考的呼喚。詩中所表達的士人精神和追求,對于當時的社會中士人的道德和行為起到了激勵和引導的作用。整首詩以樸實的語言展現了士人的崇高理想和追求,通過對士人精神的稱頌,體現了作者對社會進步和人才培養的殷切期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