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干寺用荊公韻 / 作者:劉過 |
縈紆一徑試幽尋,花竹禪房未是深。
野水不波清欲凍,崇岡有竹翠成陰。
琵琶昵昵怨兒語,蘭桂溫溫和水沈。
詩句欲追前輩后,誰呼粉黛污清吟。
|
|
長干寺用荊公韻解釋: 《長干寺用荊公韻》是劉過所作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曲折的小徑上試著尋找幽靜,
花竹構成的禪房并不深遠。
野水靜止無波,清澈欲凍結,
崇山上的竹林成為翠綠的陰影。
琵琶輕撥發出怨兒般的聲音,
蘭花和桂花散發著溫暖,水面沉靜。
詩句追隨前輩的足跡,但誰呼喚著粉黛的女子,
卻玷污了這純凈的吟唱。
詩意:
《長干寺用荊公韻》是一首描繪長干寺景致的詩詞。詩中通過描寫小徑、禪房、野水、崇山、琵琶和花香等元素,表達了作者對幽靜、純凈和美好環境的追求。詩人試圖追隨前輩的詩句,但又感嘆其中的某些詩句使用了不恰當的描寫,玷污了清雅的吟詠。
賞析:
這首詩詞以長干寺為背景,展現了一幅幽靜而美好的景象。詩人以曲折的小徑、花竹構成的禪房,描繪了長干寺的寧靜氛圍。在寺廟中,野水靜止無波,清澈得仿佛即將結冰,崇山上的竹林則形成了翠綠的陰影,給人一種涼爽宜人的感覺。琵琶的聲音在這樣的環境中顯得更加動人,蘭花和桂花的香氣彌漫在空氣中,水面平靜如鏡。整首詩詞以一種細膩而優美的筆觸,展示了長干寺的寧靜和美麗。
然而,詩人也對前輩的詩句提出了一些質疑。他認為有些詩句中使用了不合適的描寫,玷污了純凈的吟詠。詩人表達了對吟詩的追求和對前輩詩人的尊重,同時也表達了對詩歌純凈性的珍視。這種對純凈吟唱的追求和對清雅文化的呼喚,體現了詩人的獨立思考和對自我表達的堅持。
總體而言,《長干寺用荊公韻》通過對長干寺景致的描寫,展示了一幅寧靜美好的畫面,并在其中融入了對純凈吟唱的追求和對前輩詩人的反思。這首詩詞以其細膩的描寫和深遠的意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