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白云絕頂 / 作者:劉過 |
雨罷新晴怯宿寒,一簾秋色滿闌干。
欲窮大地三千界,須上高峰八百盤。
累世避人秦婦子,一時驚客漢衣冠,塵寰元有清吟處,便作三山蓬島看。
|
|
登白云絕頂解釋: 《登白云絕頂》是宋代劉過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雨停之后,新晴的天空還帶著些許寒意,我有些不敢離開住處。透過窗戶,一簾秋色充滿了窗前的欄桿。我渴望去探索大地的廣袤,但必須攀登高峰的八百級盤道。歷代以來,逃避塵世的人像秦朝的婦女一樣,避開了繁忙的生活,而突然出現的客人則如同漢朝的士人,心生驚訝。然而,塵世間總有些地方能夠讓人心靈清凈,我便像在三座山峰和蓬萊仙島間徜徉般去欣賞這片風景。
詩意:
這首詩以登高望遠的題材,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向往和對世俗塵囂的厭倦。詩中通過描繪雨后的新晴景色、秋天的景色和攀登高峰的艱巨,表達了詩人對自由、遠離塵世和追求心靈凈化的渴望。同時,詩人也借景抒發(fā)了對過去時代的向往和對清幽之地的追尋,以此呼應了人們對于心靈棲息之處的向往。
賞析:
《登白云絕頂》這首詩采用了典型的山水田園描寫方式,以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描繪具體的自然景物和場景,抒發(fā)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和思想。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如“一簾秋色滿闌干”表達了秋天景色的美麗和遼闊,而“須上高峰八百盤”則形象地描繪了攀登高峰的困難和艱險。
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對世俗繁華的厭倦和對自由遠離塵囂的向往。詩中的“秦婦子”和“漢衣冠”象征著逃避塵世和追求自由的人們,與詩人的心境形成了對照。最后,詩人尋找到了一片清凈之地,用“三山蓬島”來比喻這個地方,展現了人們對心靈棲息之處的向往。
整首詩以自然景色為基調,通過描繪具體的景物和場景,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思想。同時,詩中也體現了宋代文人的某種精神追求,即追求心靈的自由和凈化。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山水景色,展示了詩人的情感和思考,給人以深深的思索和遐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