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悲淮南 / 作者:劉過 |
淮民窮到骨,忍復搥其肌。
不知鐵錢禁,作俑者為誰。
行商斷來路,清野多流離。
主人日邊來,四牡驅以馳。
或云易之是,或云收之宜。
幾人困往返,遂逐文書移。
救焚卒無策,燎火久益滋。
緬懷征搉初,山海煮摘時。
雖云便公家,亦復撓其私心。
今者縱虎豹,而使渴與饑。
蕭蕭蘆葦林,日夜邊風吹。
悲哉淮南民,持此將安之。
|
|
悲淮南解釋: 《悲淮南》是宋代詩人劉過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中描繪了淮南地區民眾的困苦生活和他們所面臨的種種困境。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悲淮南
淮南的人民窮得連骨頭都露出來了,
他們忍受著被毆打的痛楚。
他們不知道鐵錢已被禁止,
那些制作俑人的人是誰呢?
行商斷了來往的路,
清野上多了流離失所的人。
主人從日邊歸來,
驅趕著四匹馬奔馳而來。
有人說易解決這個問題,
也有人說應該采取收拾措施。
多少人困在往返之間,
于是文書被迫轉移。
救火的人束手無策,
火勢越燒越旺。
懷念征討之初的壯麗場面,
山海煮摘的時光。
雖然說是為了公家的利益,
卻也擾亂了私心。
如今縱容著虎豹,
卻讓人民饑渴交迫。
葦蕩中陣陣凄涼的風,
日夜吹拂著邊境。
深感悲哀的是淮南的百姓,
他們手持這首詩,將如何應對困境?
詩詞揭示了淮南地區民眾的困苦和痛苦。他們生活貧困,遭受毆打,不知道鐵錢已被禁止。詩人表達了對那些制作俑人的人的質疑,暗示了社會秩序的混亂和人們對現狀的困惑。
詩中描繪了行商斷絕來往的路,清野上流離失所的人增多,展現了社會動蕩和人們流離失所的景象。主人從遠方歸來,四匹馬馳而來,似乎帶來了希望,但又有不同的聲音,有人認為問題很容易解決,有人認為應該采取嚴厲的措施。這種分歧和困惑使得人們往返奔波,文書被迫轉移,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詩中還描繪了火災的場景,救火的人束手無策,火勢越來越猛烈。這一形象象征著社會問題的惡化和困境的加深。
最后,詩人回憶起征討之初的雄壯場面和山海煮摘的美好時光,對現狀感到懊悔。詩人指出,盡管表面上是為了公家的利益,但實際上也擾亂了私心,使人民陷入饑渴之中。
整首詩以悲憤的口吻揭示了淮南地區民眾的困苦狀況,同時反映了社會秩序的混亂和人們對現狀的困惑。詩人通過描述火災等形象,表達了對社會問題的關切和對困境的痛心。整體而言,這首詩詞反映了作者對淮南地區民眾遭到的苦難和社會問題的關注,通過悲憤的語氣質問現狀,呼喚人們對困境的關注和解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