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劉啟之韻 / 作者:劉過 |
豪結交游三十年,暮年識子海霜邊。
江西析派詩同社,鴻寶傳家子已仙。
無用白須甘我老,有才青眼望誰憐。
譬如飄泊湓城下,篁竹蕭疏無管弦。
|
|
次劉啟之韻解釋: 詩詞:《次劉啟之韻》
豪結交游三十年,
暮年識子海霜邊。
江西析派詩同社,
鴻寶傳家子已仙。
無用白須甘我老,
有才青眼望誰憐。
譬如飄泊湓城下,
篁竹蕭疏無管弦。
中文譯文:
豪爽地結交了三十年的朋友,
晚年才認識到子海霜的邊境。
江西析派的詩人們相伴,
鴻寶傳家的子孫已成仙。
白色的胡須對我來說毫無用處,
我有才華,但青年人的眼光卻不看好。
就像漂泊在湓城下一樣,
竹林稀疏,沒有音樂的伴奏。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劉過晚年的心境和人生感悟。他在年輕時結交了許多豪爽的朋友,但直到晚年才認識到人生的無常和世俗的虛幻。詩中提到江西析派的詩人們,表示作者與他們有共同的創作理念和交往圈子。鴻寶傳家的子孫已成仙,暗示作者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崇尚。
詩中表達了作者對自身老去的感嘆和對年輕才俊的羨慕之情。他認為自己的白須已無用處,年輕人更看重才華和眼前的表現,而不是老年人積累的經驗和智慧。然而,作者依然懷抱著才華,期待有人能夠欣賞和珍視。
最后兩句詩以湓城為景,描繪了作者的孤獨和感傷。湓城是古代江西地區的一個城市,篁竹稀疏,沒有管弦樂器的聲音,象征著作者內心的寂寞和無奈。這種境遇使他感到像一位流浪者,無法找到歸屬感和安穩的生活。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晚年的心情和對人生的思考。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個人體驗,詩人展示了對人生的獨特感悟,抒發了對光陰的感慨和對人生價值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