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江仙 / 作者:向滈 |
亂后此身何計是,翠微深處柴扉。
即今雙鬢已如絲。
虛名將底用,真意在鴟夷。
治國無謀歸去好,衡門猶可樓遲。
不妨沉醉典春衣。
人生行樂耳,須富貴何時。
|
|
臨江仙解釋: 《臨江仙》是宋代向滈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亂后此身何計是,
翠微深處柴扉。
即今雙鬢已如絲。
虛名將底用,
真意在鴟夷。
治國無謀歸去好,
衡門猶可樓遲。
不妨沉醉典春衣。
人生行樂耳,
須富貴何時。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自己處境的思考和對人生的感慨。作者在亂世之后,對于自己的境遇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計劃未來。他生活在深山中,住在幽靜的茅屋里,已經(jīng)年老雙鬢已經(jīng)如絲。他認識到名利的虛浮,真正的追求在于修身養(yǎng)性。作者認為國家已經(jīng)失去了明智的領(lǐng)導,他決定回歸田園生活,衡門(指家門)還可以晚一些再修建。他不妨沉醉于春天的美景,穿著輕薄的衣袍,享受人生的快樂。他在問自己,何時才能擁有富貴。
賞析:
《臨江仙》通過對自身處境的反思,展現(xiàn)了作者對亂世的憂慮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詩詞中的"亂后此身何計是"表達了作者對亂世時局的困惑和對未來的迷茫。作者選擇了退隱山林,追求真正的人生意義,認為修身養(yǎng)性才是最重要的追求。他對名利的蔑視和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體現(xiàn)了一種超脫塵世的心態(tài)。最后的問句"須富貴何時"暗示了作者對于富貴的向往,但也暗示了對于世俗欲望的反思。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人生境遇和價值觀的深刻思考,展現(xiàn)了一種隱逸者的灑脫情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