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江仙 / 作者:杜安世 |
遍地殘花庭院靜,流鶯對對相過。
萬條風柳間婆娑。
櫻桃初弄色,萱草自成窠。
早是芳菲時節晚,追游期會無多。
眉山斂翠近秋波。
日長初睡起,愁與病相和。
|
|
臨江仙解釋: 《臨江仙》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杜安世。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遍地殘花庭院靜,
流鶯對對相過。
萬條風柳間婆娑。
櫻桃初弄色,
萱草自成窠。
早是芳菲時節晚,
追游期會無多。
眉山斂翠近秋波。
日長初睡起,
愁與病相和。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安靜的庭院景象,殘花遍布,院子里沒有人聲。流鶯在空中相互呼應飛過。風吹動著無數婆娑的柳條。櫻桃樹初次展現出它們的顏色,萱草自己形成了窩。雖然現在是芳菲盛開的季節即將結束,但追游的時間已經不多了。眉山的山峰收斂著翠綠,近處的秋波泛起漣漪。日子漸長,剛醒來時,憂愁和病痛相伴。
賞析:
這首詩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一個安靜而寂寥的庭院景象。詩人運用自然景物來烘托人的情感和心境。詩中的殘花、流鶯和風柳都是描繪春天的景象,象征著生機和活力。櫻桃初次露出顏色,萱草自成窩,通過描繪植物的生長變化,強調了季節的轉換和時間的流逝。詩人通過描述眉山的山峰和秋波的漣漪,給人一種靜謐、凄美的感覺。最后兩句描寫了詩人的心情,日子漸長,他剛醒來時便感到憂愁和病痛糾纏在一起,反映了他內心的苦悶和痛苦。
整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對細節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通過描述庭院的靜謐與殘花的凋零、流鶯的飛過與人的離去,給人一種寂寥的感受。詩人以自然景物的變化來映射出人的情感和心境,展現了對光陰流逝和生命的思考。整首詩寫景精細,意境深遠,給人以靜謐、凄美的感受,體現了宋代詩人獨特的寫景風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