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游 / 作者:杜安世 |
小樓歸燕又黃昏。
寂寞鎖高門。
輕風細雨,惜花天氣,相次過春分。
畫堂無緒,初燃絳蠟,羅帳掩余薰。
多情不解怨王孫,任薄幸、一從君。
|
|
少年游解釋: 《少年游》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杜安世。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小樓回到燕子歸的時候已經黃昏。
孤寂地將高門鎖上。
輕風細雨,可惜花開的天氣,接連過了春分。
畫堂里一片冷清,初次點燃了紅色的蠟燭,羅帳掩住殘留的香氣。
多情卻不明白王孫的怨恨,甘愿作為微薄的幸福,一直追隨君王。
詩意:
《少年游》描繪了一個少年在黃昏時分回到小樓,寂寞地將高門關上的情景。詩中描述了輕風細雨下的花開時節,但作者對此感到惋惜。畫堂里沒有什么事情可以做,于是點燃了一支紅色蠟燭,羅帳遮住了余香。詩人表達了自己對于王孫的怨恨不解的多情之情,甘愿作為微薄的幸福,一直追隨君王。
賞析:
這首詩以描寫少年回到小樓的情景為線索,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對細節的把握,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對命運的無奈。詩中的小樓和高門象征著階級和地位的差異,而孤寂的情景則凸顯了少年的無奈和寂寞。作者通過描述輕風細雨下的花開時節,抒發了自己對美好事物的惋惜之情,暗示了少年無法享受到這美好時光的遺憾。畫堂無緒和初燃絳蠟的描寫,增添了一種冷清和凄涼的氛圍,與整首詩的主題相呼應。
詩人對王孫的怨恨不解和任薄幸的態度,表達了對于命運的無奈和對現實的認同。詩中的王孫可以理解為高高在上的權貴階層,而詩人則是作為普通人,甘愿追隨君王,接受微薄的幸福。這種態度既表達了詩人對現實的無奈和妥協,也折射出宋代社會的階級固化和權力的不平等。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復雜的情感和思想,描繪了一個少年的寂寞和無奈,以及對現實的苦澀認知。通過對細節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使詩意更加深遠和豐富,給人以沉思和思考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