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夜啼 / 作者:盧祖皋 |
段段寒沙淺水,蕭蕭暮雨孤篷。
香羅不共征衫遠,砧杵客愁中。
別恨慵看楊柳,歸期暗數芙蓉。
碧梧聲到紗窗曉,昨夜幾秋風。
|
|
烏夜啼解釋: 《烏夜啼》是宋代詩人盧祖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段段寒沙淺水,
蕭蕭暮雨孤篷。
香羅不共征衫遠,
砧杵客愁中。
別恨慵看楊柳,
歸期暗數芙蓉。
碧梧聲到紗窗曉,
昨夜幾秋風。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幅寂靜而凄涼的夜晚景象。詩人用簡潔而凝練的語言,表達了離別之情、客愁之感以及對歸期的渴望。通過描寫自然景物和內心情感的聯結,詩人表達了離鄉背井的苦楚和思鄉之情。
賞析:
在第一句中,詩人用短句“段段寒沙淺水”描繪了一片冷寂的沙灘和淺淺的水流,給人一種冷清的感覺。接著,他用“蕭蕭暮雨孤篷”形容夜晚中孤獨的雨聲,增加了詩詞的寂寥氛圍。
第三句“香羅不共征衫遠”表達了離別之情。香羅是一種高貴華美的織物,征衫指的是出征的軍裝。詩人通過這個意象,表達了離別時親人之間的距離和無法共享的痛苦。
“砧杵客愁中”這一句表達了客居他鄉的人的愁緒。砧杵是用于敲擊衣物的工具,詩人將其用來比喻心中的憂愁和思鄉之情。
接下來的兩句“別恨慵看楊柳,歸期暗數芙蓉”表達了詩人對歸期的期盼和對別離的痛苦。詩人表示自己懶得看飄搖的楊柳,而將注意力轉向數著芙蓉花的開放,以期待歸期的到來。
最后兩句“碧梧聲到紗窗曉,昨夜幾秋風”描繪了凄涼的秋夜。梧桐的聲音傳到透明的紗窗前,預示著黎明的到來。而“昨夜幾秋風”則暗示著詩人多年離鄉的漫漫長夜。
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心中的離愁別緒和客居他鄉的孤獨感。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運用意象,詩人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和對歸期的期盼,以及對離別之苦的感受。這首詩詞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示了盧祖皋獨特的詩歌才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