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 / 作者:陳與義 |
高枝已約風為友,密葉能留雪作花。
昨夜常娥更瀟灑,又攜疏影過窗紗。
|
|
竹解釋: 《竹》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陳與義。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高高的竹枝迎風與友,
茂密的竹葉化雪成花。
昨夜常娥又顯婀娜身姿,
帶著稀疏的影子掠過窗紗。
詩意:
這首詩以竹為主題,通過描繪竹子的形象,表達了竹的高潔、堅韌和靜謐之美。竹子高高矗立,與風成為朋友,象征著竹子的堅強和不畏風雨的品質。竹葉茂密如花,將雪化作了花朵,展現了竹子在寒冷的冬季中依然保持生機的特質。詩中還提到了昨夜的常娥,她婀娜的身姿和輕盈的影子在窗紗上閃現,增添了詩意的浪漫和優美。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竹子的描繪,展示了竹子的高潔和堅韌不拔的精神。竹子高聳入云,與風結為友誼,表現出竹子在逆境中的豁達和堅強。竹葉茂密如花,將雪化作花朵,表達了竹子在嚴寒中依然保持生機的生命力和自我滋養的能力。昨夜的常娥帶著輕盈的身影經過窗紗,給整首詩增添了一抹浪漫和優美的色彩。
這首詩通過對竹子的描繪,寄托了作者對堅韌、高潔、自我滋養的理想追求。竹子作為中國文化中的象征之一,經常被用來表達君子的品質和境界。作者通過描繪竹子的形象,傳遞了自己對高尚品質的向往和追求,并通過與風結為友的形象,表達了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
整首詩構思巧妙,語言簡潔明了,通過對竹子的描寫和常娥的引入,展現了作者對自然之美和人文情懷的抒發。同時,這首詩也展示了宋代詩歌的特點,即崇尚自然、追求簡約和寄托理想情感的風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