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用景純韻詠懷二首 / 作者:陳與義 |
木枕蒲團病更宜,從教惡少事鞍鞿。
元無王老又何怨,不有麯生誰與歸。
六日取蟾乖世用,三年刻楮費天機。
只應杖屨從公處,未覺平生與愿違。
|
|
再用景純韻詠懷二首解釋: 《再用景純韻詠懷二首》是宋代陳與義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木枕蒲團病更宜,
從教惡少事鞍鞿。
元無王老又何怨,
不有麯生誰與歸。
六日取蟾乖世用,
三年刻楮費天機。
只應杖屨從公處,
未覺平生與愿違。
詩意:
第一首:
木枕和蒲團是床上用品,這里指的是作者病重,更適合用這些簡樸的東西。作者感嘆年少時所做的壞事如今都得報應了。他提到元無和王老,暗指曾經的朋友或同事,他們對作者的處境為何而怨恨?作者認為,他們沒有像自己一樣經歷過艱難困苦,無法體會自己的辛酸。他借用麯生(指麥子)來比喻自己,問誰會與他一起歸去。
第二首:
作者自謙說自己取得了蟾蜍(指仕途或名利),卻不符合世人的期望。他用三年時間刻寫楮(指紙)來費盡心思,但結果并沒有達到天機(天意)。他認為自己應該遵從公道正義,穿著杖屨(指樸素的鞋子)從公共場所回家。然而,他并沒有感覺到自己平生的愿望與現(xiàn)實有所違背。
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懷疑和自嘲。他感嘆年少時的過錯帶來了現(xiàn)在的痛苦,同時他對身邊的人對他的怨恨感到困惑。他以木枕和蒲團作為象征,表達了自己對簡樸生活的向往。詩中運用了比喻和隱喻,如麯生和蟾蜍,以突顯作者與眾不同的命運和價值觀。整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自身遭遇的思考和自省,以及對現(xiàn)實和理想之間的沖突的感嘆和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