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述懷 / 作者:陳與義 |
閉戶生白發,逍遙步城隅。
野外晴林滿,天末暮云孤。
水容澹春歸,草色帶雨濡。
物態紛如昨,世事再嗚呼。
京洛了在眼,山川一何迂。
乘槎莽未辦,且復小踟躕。
|
|
述懷解釋: 《述懷》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陳與義。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
閉戶生白發,
逍遙步城隅。
野外晴林滿,
天末暮云孤。
水容澹春歸,
草色帶雨濡。
物態紛如昨,
世事再嗚呼。
京洛了在眼,
山川一何迂。
乘槎莽未辦,
且復小踟躕。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陳與義的一種懷古之情,以及對人生和世事變遷的思考。
首先,詩的開頭寫道"閉戶生白發",描繪了作者閉門不出的生活狀態,與年歲增長相呼應,暗示作者已經年老,白發蒼蒼。接著,他以自由自在的步履行走于城隅,表達了一種超然物外、隨心所欲的心境。
接下來的兩句"野外晴林滿,天末暮云孤",通過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在大自然中的孤獨感和對天地間變幻無常的感慨。
下面兩句"水容澹春歸,草色帶雨濡",以水和草的形象,描繪了春天的到來,溫和的氣息和滋潤的景象。這里也可以理解為對生命的歸宿和沉浸在自然之中的寧靜感受。
接著,詩中出現了"物態紛如昨,世事再嗚呼",表達了對物態的變化和世事的無常的感嘆。這種感嘆也是對時間的感知,世事瞬息萬變,而人生亦是如此。
詩的后半部分,作者提到"京洛了在眼,山川一何迂",表達了對京洛(指古代中國的兩個重要城市,即京城和洛陽)的懷念和對山川河流的迷戀。這種對故土的眷戀與對人生的思索相交織,表達了作者對過去歲月的留戀與對現實境遇的無奈。
最后兩句"乘槎莽未辦,且復小踟躕",表達了作者對自己未能完成偉大事業的遺憾和對現實狀況的猶豫不決。這里的"乘槎莽"可以理解為遠行的意向,但由于種種原因,作者仍然在猶豫不決,這種復雜的情感通過"小踟躕"一詞得以表達。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自然景色的描繪和對人生境遇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過去的回憶和對現實的矛盾情感。同時,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對自然、人生和社會的深刻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