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迪功攜詩見過次韻謝之二首 / 作者:陳與義 |
黃紙紅旗意未闌,青衫俱不救饑寒。
久荒三徑未得返,偶有一錢何足看。
世事豈能磨鐵硯,詩盟聊吉歃銅盤。
不嫌野外時迂蓋,政要相從叩兩端。
|
|
張迪功攜詩見過次韻謝之二首解釋: 《張迪功攜詩見過次韻謝之二首》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陳與義。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黃紙紅旗意未闌,
青衫俱不救饑寒。
久荒三徑未得返,
偶有一錢何足看。
這首詩詞中描述了一個黃紙紅旗的意象,暗喻著詩人的追求和志向遠大,但由于現(xiàn)實的困境,無法擺脫貧困和困苦的生活。詩人身穿青衫,和其他人一樣都無法解決饑餓和寒冷的問題。他經(jīng)過了漫長的荒涼的小徑,卻無法回到繁華富饒的地方。即使偶爾有一點財富,也無法滿足他的欲望和追求。
世事豈能磨鐵硯,
詩盟聊吉歃銅盤。
不嫌野外時迂蓋,
政要相從叩兩端。
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對世事和詩文事業(yè)的看法。詩人認為,世間的事物和變化不會使他的決心動搖,就像磨刀不會磨損鐵硯一樣。他說詩盟就像在祭祀時喝吉祥的酒一樣,具有吉祥的象征意義。詩人表示自己不嫌棄在野外漫游和迂腐的時候,而政要們則在兩端叩拜,表示他們追隨權勢,迎合時勢。
這首詩詞表現(xiàn)了作者對貧困和困苦生活的無奈,同時也表達了他對詩文事業(yè)的追求和執(zhí)著。他不為物質財富所動,堅守自己的信念和志向。詩中運用了黃紙紅旗、青衫等形象來象征詩人的追求和境遇,通過對比詩人與政要的態(tài)度,凸顯了詩人的獨立和堅守。
整首詩詞的意境清新而含蓄,表現(xiàn)出詩人在貧困中的堅守和追求,以及對現(xiàn)實的反思和批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