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由新修汝州龍興寺吳畫壁 / 作者:蘇軾 |
丹青久衰工不藝,人物尤難到今世。
每摹市井作公卿,畫手懸知是徒隸。
吳生已與不傳死,那復典刑留近歲。
人間幾處變西方,盡作波濤翻海勢。
細觀手面分轉側,妙算毫厘得天契。
始知真放本精微,不比狂花生客慧。
似聞遺墨留汝海,古壁蝸涎可垂涕。
力捐金帛扶棟宇,錯落浮云卷新霽。
使君坐嘯清夢余,幾疊衣紋數襟袂。
他年吊古知有人,姓名聊記東坡弟。
|
|
子由新修汝州龍興寺吳畫壁解釋:
《子由新修汝州龍興寺吳畫壁》是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描述了一個繪畫家吳生的藝術才華以及他在世間的境遇。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丹青技藝已經衰退,人物形象難以傳世。
他常常模仿市井百姓畫作皇家貴族,畫家的身份只能是無名小卒。
吳生已經去世,他的技藝不再傳承,不再有人能夠繼承。
如今世間變化無常,仿佛波濤翻滾海洋般洶涌激蕩。
細細觀察他的畫作,每一個線條的轉折和細微之處都能得到完美的表達。
這讓人明白真正的藝術在于捕捉微妙之處,而不是盲目追求浮華和虛榮。
似乎聽聞他留下了一幅作品在汝州的海邊,古老的墻壁上留下了他的蝸涎,令人感動得落淚。
他放棄了財富和名利,用自己的力量來扶持建筑物,就像浮云在新的晴朗天空中變幻無常。
使君坐在那里陶醉于清澈的夢境中,重疊的衣紋數著他內心的喜悅和愉悅。
在未來的時代,當人們來緬懷古人的時候,或許只會記得他是東坡的弟弟,但他的名字至少還能記住。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描繪吳生這位繪畫家的藝術才華為主線,表達了蘇軾對真正藝術精髓的思考和對藝術家命運的關注。詩中通過對吳生的畫作和他的處境的描繪,展示了蘇軾對藝術與生活的關系的思考。
蘇軾通過形容丹青技藝的衰落,揭示了時代的變遷和人們對藝術的冷漠。吳生作為一個才華出眾的畫家,卻只能模仿市井百姓的畫作,無法得到社會的認可和賞識。這反映了當時社會對藝術家的局限和不公平待遇。
詩中通過對吳生畫作的細致觀察,強調了真正藝術的精髓在于細微之處的捕捉和表達。蘇軾認為,藝術家應該注重細節,用心去觀察和描繪,而不是追求表面的華麗和虛榮。他對吳生技藝的贊美,也暗示了蘇軾對真正藝術的追求和理解。
詩中還描述了吳生放棄個人利益,用自己的力量來扶持建筑物的情景,展示了他對藝術的熱愛和奉獻精神。這也是蘇軾對藝術家的贊揚和對藝術家境遇的思考。
最后幾句詩則展示了蘇軾對吳生的敬佩和對他的記憶。雖然在后人眼中,他可能只是東坡的弟弟,但蘇軾希望人們至少還能記住他的名字,以表達對這位藝術家的尊重和紀念。
這首詩詞通過對吳生的描寫,反映了蘇軾對藝術與社會、個人命運的思考。他強調真正的藝術在于細致的觀察和表達,而不是追求外表的虛華。同時,他也呼吁社會對藝術家給予更多的尊重和關注,不讓真正的才華黯然無聞。
整首詩詞以蘇軾獨特的筆觸和思辨風格展現了對藝術的熱愛和對藝術家命運的關懷,具有深刻的詩意和賞析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