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長岡亭呈德升大光 / 作者:陳與義 |
久客不忘歸,如頭垢思沐。
身行江海濱,夢繞嵩少麓。
馬何預得失,鵩何了淹速。
匣中三尺水,瘴雨生新綠。
胡為古驛中,坐聽風吟木。
既非還吳張,亦異赴洛陸。
兩公茂名實,自是宜鼎軸。
發發不可遲,帝言頻郁穆。
|
|
題長岡亭呈德升大光解釋: 《題長岡亭呈德升大光》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陳與義。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久客不忘歸,如頭垢思沐。
身行江海濱,夢繞嵩少麓。
馬何預得失,鵩何了淹速。
匣中三尺水,瘴雨生新綠。
胡為古驛中,坐聽風吟木。
既非還吳張,亦異赴洛陸。
兩公茂名實,自是宜鼎軸。
發發不可遲,帝言頻郁穆。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思念和對自己前途的思考。詩中描繪了作者久居他鄉,但心中始終牽掛著歸鄉的愿望,就像頭上的頭垢渴望洗凈一樣。他身在江海邊,卻夢繞在嵩山和少麓之間,表現了對故土的深深眷戀。
詩中還提到馬和鵩,馬象征著快速,鵩象征著緩慢。作者思考著,為什么有些人事物會如此迅速離去,而有些人事物卻慢慢消逝。他將這種思考與匣中的三尺水相對比,表示即使在水中生長的綠色植物也是由瘴雨滋養出來的,暗示了事物生命的起伏和變化。
詩中還出現了古驛和風吟木,形容作者所處的環境。他坐在驛站中,傾聽著風吟和木材的聲音,意味著他在寂靜中思考人生的意義。
最后幾句提到了吳張、洛陸以及兩公(指楊萬里和楊時)。吳張是指古代的吳國和張伯端,洛陸指洛陽和陸游。作者表示自己既不是回到了吳國張伯端的時代,也不是前往洛陽陸游的時代,但他認為楊萬里和楊時這兩位楊氏兄弟的名聲和實績都很出色,適合擔任重要職務。
整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歸鄉的渴望,對故土的眷戀以及對人生變化和前途選擇的思考。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通過對久客思歸、對故土的眷戀以及對人生的思考,展現出作者內心的紛繁復雜。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和寓意象征的手法,使詩意更加豐富深邃。
同時,詩中對馬和鵩的對比和對水的比喻,以及對吳張和洛陸的提及,都給詩詞增添了一些歷史和文化的色彩,使其更具藝術韻味。整首詩詞既有情感的表達,又有對人生和前途的思考,給讀者帶來了一種思索和共鳴的感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