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劉路宣義風月堂 / 作者:陳與義 |
長風將佳月,萬里到此堂。
天游本無待,邂逅今夕涼。
北窗舊竹短,南窗新竹長。
此君本無心,風月不相忘。
道人方燕坐,萬物凝清光。
不獨揖霜雪,似聞笙鶴翔。
乃知一念靜,可洗千劫忙。
明當攜麯生,往問安心方。
|
|
題劉路宣義風月堂解釋: 《題劉路宣義風月堂》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陳與義。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長風將佳月,萬里到此堂。
天游本無待,邂逅今夕涼。
北窗舊竹短,南窗新竹長。
此君本無心,風月不相忘。
道人方燕坐,萬物凝清光。
不獨揖霜雪,似聞笙鶴翔。
乃知一念靜,可洗千劫忙。
明當攜麯生,往問安心方。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描繪風月之景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美和心靈寧靜的追求。
詩的開頭,長風吹來了明亮的月光,跨越了千萬里的距離,照亮了這座風月堂。長風和明亮的月光給人一種寧靜、神秘和美麗的感覺。
接著,詩中提到“天游本無待”,意味著天地之間的美景并不需要等待,它們本就存在,只需要我們去發現和欣賞。而此刻的邂逅,使得夜晚的涼意更加明顯,也增添了一份別樣的凄涼之感。
詩的下一部分描寫了風月堂內的景象。北窗的竹子已經短了,而南窗的竹子卻茂盛而長。這種對比暗示著時間的流轉和變化,也隱喻了人生的起伏和不同階段的經歷。然而,盡管時間在流逝,作者卻說“此君本無心,風月不相忘”,意味著作者對美景的感悟和追求并沒有改變。
詩的后半部分,描繪了一位道士靜坐觀景的場景。道士的坐姿像燕子一樣輕盈,萬物都凝聚著清澈的光輝。這里的“揖霜雪”和“聞笙鶴翔”是對自然界中冬季的景象的隱喻,表達了作者凝視自然美景時內心的寧靜與愉悅。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靜心與寧靜力量的思考。作者認為,只有心靈真正靜下來,才能洗去千百世的紛擾和繁忙。并且,作者呼喚著他的朋友一同前往風月堂,探討內心的安寧與寧靜。
整首詩以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對自然美景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心靈寧靜和追求真理的向往。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時間流轉和人生經歷的思考,以及對友誼和共同探索的呼喚。這首詩給人以清新、寧靜而又深思的感覺,展現了宋代詩人對自然與內心的獨特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