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后問舍至城南有感 / 作者:陳與義 |
魂傷瓦礫舊曾游,尚想奔煙萬馬遒。
遂替胡兒作正月,絕知回祿相巴丘。
書生性命驚頻試,客子茅茨費屢謀。
唯有君山故窈窕,一眉晴綠向人浮。
|
|
火后問舍至城南有感解釋: 這首詩詞是宋代陳與義創(chuàng)作的《火后問舍至城南有感》。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
魂傷瓦礫舊曾游,
尚想奔煙萬馬遒。
遂替胡兒作正月,
絕知回祿相巴丘。
書生性命驚頻試,
客子茅茨費屢謀。
唯有君山故窈窕,
一眉晴綠向人浮。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南城火災后的感慨和思考。下面是對詩詞的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開篇寫到詩人魂魄受傷,曾經游歷過受火災摧毀的舊址,這些景象深深地觸動了他的內心。他仍然懷念那烈火熊熊的場景,仿佛看到萬馬奔騰般的壯麗景象。
接著,詩人表達了對胡兒(一種代表胡人的象征)的祝福,將他們替代為正月的象征,意味著希望他們能夠在新的一年中獲得好運和福祉。然而,詩人也感嘆自己無法預知他們是否能夠回到巴丘(一處古代胡人的居住地),這表達了他對歷史和未來的不確定感。
接下來,詩人描寫了書生(指學子)的生命常常受到考驗和威脅,客子(指旅行者)費盡心思才能找到遮風擋雨的茅茨(茅草搭建的簡陋房屋)。這些描寫展現(xiàn)了社會的不穩(wěn)定和人們生活的艱辛。
最后,詩人以君山為比喻,君山是湖南岳陽的一座山,被詩人形容為古老而美麗的地方。詩人說君山的山容如一條清晰的眉毛,晴朗的天空使得這座山顯得綠意盎然,猶如浮現(xiàn)在人們眼前。這句表達了詩人對美好自然景觀的向往,也可以理解為對美好事物的寄托。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火災后的景象和人們的生活境遇,反映了社會動蕩和人們的苦難。然而,詩人通過描寫君山的美麗,傳遞出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表達了對未來的希望和對人性的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