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月十七夜寄邢子友 / 作者:陳與義 |
暑雨雖不足,涼風還有余。
樂此城陰夜,何殊山崦居。
月明蒼檜立,露下芭蕉舒。
試問澄虛閣,今夕復焉如。
|
|
六月十七夜寄邢子友解釋: 詩詞:《六月十七夜寄邢子友》
朝代:宋代
作者:陳與義
暑雨雖不足,涼風還有余。
樂此城陰夜,何殊山崦居。
月明蒼檜立,露下芭蕉舒。
試問澄虛閣,今夕復焉如。
中文譯文:
雖然暑雨未能充足,但涼風仍然余溫。
在這城市的陰涼之夜中,何嘗與山間居住有什么不同。
明亮的月光照耀下,蒼翠的柏樹傲然挺立,露水下的芭蕉舒展開。
我想問問那座澄虛閣,今夜是否還是如此美好。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詩人陳與義的作品,以寫景抒懷的方式表達了夏夜的涼爽和對友人的思念之情。
詩人首先描述了夏季的天氣,暑雨雖然不夠,但涼風依然吹拂,給人一絲清涼之感。接著,他將自己置身于城市的夜晚,感嘆城市中的夜晚和山間的居住沒有太大的區別,似乎都能享受到夜晚的涼爽。
接下來,詩人運用對比手法,描述了夜晚的景色。明亮的月光下,蒼翠的柏樹挺立在那里,芭蕉也舒展開來,似乎是為了迎接這美麗的夜晚而生。這些景物的描繪增加了詩歌的層次感和藝術美感。
最后,詩人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之情。他詢問邢子友是否還能體會到這美好的夜晚,是否和自己一樣感受到夜晚的涼爽和寧靜。這種情感的表達使整首詩增添了一絲溫情和思鄉之意。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友人的思念之情的表達,展現了夏夜的涼爽和寄托了對遠方友人的思念之情。讀者在欣賞這首詩詞時,也能感受到夜晚的寧靜和涼爽,以及對友情的珍惜和追思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