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南嶂同孫信道 / 作者:陳與義 |
遙瞻南嶂深復深,雙崖與天藏太陰。
青鞋濟勝不能懶,踏破積雪窮崎嶔。
空中朽樹抱孤筱,無竅蒼壁生橫林。
孤禽三叫危石裂,欲返未返神蕭森。
磴回忽然何處所,當面煙如翠蛟舞。
石門泄風無晝夜,古木截道藏雷雨。
丹丘赤城去幾許,下視人間足塵土。
放身天地不自知,導以龍蛇翼熊餐。
山中異事記今晨,杖藜得道孫與陳。
|
|
游南嶂同孫信道解釋: 《游南嶂同孫信道》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陳與義。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遙瞻南嶂深復深,雙崖與天藏太陰。
遠望南方的峭嶂,深邃而又深邃,兩巖峭壁似與天空相融,遮蔽了太陰(月亮)的光輝。
青鞋濟勝不能懶,踏破積雪窮崎嶔。
穿著青色鞋子來征服險峻,不能懶散怠慢,踏破積雪,穿越陡峭的山嶺。
空中朽樹抱孤筱,無竅蒼壁生橫林。
空中的朽樹擁抱著孤獨的竹筍,沒有窟窿的蒼壁上長出茂密的林木。
孤禽三叫危石裂,欲返未返神蕭森。
孤獨的禽鳥三次鳴叫,巖石崩裂,欲望歸家卻未能回去,心靈感到蕭森(凄涼)。
磴回忽然何處所,當面煙如翠蛟舞。
山路蜿蜒回旋,突然不知道身處何地,面前的煙霧猶如翠綠的蛟龍在舞動。
石門泄風無晝夜,古木截道藏雷雨。
石門中透出風聲,晝夜不停,古老的樹木截斷了道路,隱藏著雷雨的威力。
丹丘赤城去幾許,下視人間足塵土。
丹丘和赤城(地名)離得有多遠,往下看人間塵土盡收眼底。
放身天地不自知,導以龍蛇翼熊餐。
身心都融入了天地,不再自我知覺,像引導龍蛇一樣,翱翔于天空,飛翔于熊群之間。
山中異事記今晨,杖藜得道孫與陳。
在山中記錄下今晨發生的奇異事件,手持拐杖、背著竹簍的孫與陳(人名)得道(悟道)。
這首詩詞以山水景色為背景,描繪了作者與孫信道一同游歷南嶂的經歷。通過描寫峭壁、積雪、樹木和巖石等山中景物,以及禽鳥的鳴叫和自然的力量,表達了對自然景色的贊美和對人與自然融合的感悟。詩中運用了形象生動的描寫手法,將作者的感受和思考融入其中,展現了山中奇異景色和靈性體驗的美感。整首詩以景物描寫為主線,透露出作者對自然與人道之間聯系的思考和對道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