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赴陳留寄心老 / 作者:陳與義 |
今日忽不樂,圖書從糾紛。
不見汝州師,但見西來云。
長安豈無樹,憶師堂前柳。
世路九折多,游子百事丑。
三年成一夢,夢破說夢中。
來時西門雨,去日東門風。
書到及師閑,為我點枯筆。
畫作謫官圖,羸驂帶寒日。
他時取歸路,千里作一程。
飽吃殘年飯,就師聽竹聲。
|
|
將赴陳留寄心老解釋: 《將赴陳留寄心老》是宋代詩人陳與義的作品。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離開家鄉、遠行他鄉的心情,感嘆時光的流轉和游子的辛苦。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將赴陳留寄心老》
今日忽不樂,
圖書從糾紛。
不見汝州師,
但見西來云。
長安豈無樹,
憶師堂前柳。
世路九折多,
游子百事丑。
三年成一夢,
夢破說夢中。
來時西門雨,
去日東門風。
書到及師閑,
為我點枯筆。
畫作謫官圖,
羸驂帶寒日。
他時取歸路,
千里作一程。
飽吃殘年飯,
就師聽竹聲。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離別之情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在離開家鄉前的感受和思考。詩的開頭,作者突然間感到不快樂,原因是因為瑣事糾纏不清。他心中期待能夠見到自己的教師,但只看見了西方的云彩,隱喻著他將要離開故鄉,遠赴他鄉。
接下來,作者回憶起長安的景色,雖然那里也有樹木,但他更加懷念教師堂前的柳樹。這里通過對比,展示了作者對故鄉和教師的眷戀之情。他認為在世間行走,遭遇了很多曲折和挫折,自己作為一個游子,飽嘗百事之丑陋。
作者提到自己離開故鄉已有三年,這段時間對他來說仿佛是一場夢境。而這個夢境被打破后,他才意識到原來自己一直處于夢中。他描述了離開時西門下雨的情景,以及離去時東門吹來的風,這些細膩的描寫增加了離別的傷感。
在詩的后半部分,作者寄情于書畫之間。他希望自己的書信能夠抵達教師手中,為自己點亮枯竭的筆墨。他將自己的畫作比喻成被貶謫的官員,而他所乘坐的瘦弱馬匹也承載著寒冷的日子。
最后,作者展望將來,希望能夠獲得歸鄉的路程,即使千里之遙也只是一段旅途。他飽嘗了殘年的飯食,希望能夠在教師身邊聆聽竹林的聲音,以求內心的寧靜和安慰。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離別之情和游子的辛酸。通過對故鄉的懷念、對師生情誼的珍視以及對未來的期許,展示了作者內心的紛亂和追求。整體上,這首詩詞既流露出作者的個人情感,又折射出宋代時期游子的普遍經歷,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感人的詩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