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唐希雅畫寒江圖 / 作者:陳與義 |
江頭云黃天醖雪,樹枝慘慘凍欲折。
耐寒野鴨不知歸,猶向沙邊弄羽衣。
黃茅母日不自力,影亂弱藻相因依。
惟有蒼石如臥虎,不受陰晴與寒暑。
舟中過客莫敢侮,閑伴長江了今古。
|
|
題唐希雅畫寒江圖解釋: 《題唐希雅畫寒江圖》是一首宋代陳與義創作的詩詞。下面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江頭云黃天醖雪,
樹枝慘慘凍欲折。
耐寒野鴨不知歸,
猶向沙邊弄羽衣。
黃茅母日不自力,
影亂弱藻相因依。
惟有蒼石如臥虎,
不受陰晴與寒暑。
舟中過客莫敢侮,
閑伴長江了今古。
譯文:
黃昏時分,天空中的云彩如酒般濃郁,籠罩著飄雪的寒江。
樹枝凄涼地搖曳著,仿佛快要被凍斷。
寒冷的野鴨無處可歸,仍在沙灘邊玩耍,擺弄著自己的羽衣。
黃茅的母親陽光不再有力量,
映照之下,繁茂的水草相互糾纏。
唯有那蒼石如同沉睡的虎,
無論是陰天還是晴朗,無論是寒冷還是酷暑,它都不受影響。
船中的過客們不敢輕視,
伴隨著長江,閑適地度過了古今。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寒冷冬日的江景。寒江之上,云彩濃郁,天空黃昏,飄雪紛紛。樹枝在寒風中搖擺,似乎隨時都會被凍斷。與此同時,野鴨無處可歸,仍然在沙灘上嬉戲,毫不知寒。
在這寒冷的背景下,詩人通過對黃茅和蒼石的描寫,展示了它們各自的特質。黃茅的母親陽光已經失去了力量,水草紛亂地相互糾纏,而蒼石則如同沉睡的虎,無論外界環境如何變化,都保持著堅韌的本色。
最后兩句表達了長江的崇高地位和過去與現在的交融。船中的過客們都對長江心存敬畏,與它一同度過了古今的時光。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寫,展現了寒冷冬日的江景和其中蘊含的哲理。詩人運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將冬天的寒冷和嚴峻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時,他也通過對黃茅和蒼石的對比,表達了堅韌不拔的品質在嚴寒中的生生不息。
詩人通過對長江的描繪,將人與自然相融合,展示了長江的崇高地位和歷史的延續。船中的過客們不敢侮辱長江,他們與長江一同流淌,共同見證了歷史的變遷。
整首詩以自然景觀為背景,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描寫,傳達了作者對世界的思考和對人生的感悟。通過觀察自然,詩人引發讀者對自然界的思索和對人生的感悟。這首詩以其簡潔而富有意境的描寫方式,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界和人生的深刻洞察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