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二日自北沙移舟作是日聞賊革面 / 作者:陳與義 |
宛宛轉湖灘,遙遙隔城邑。
是時雨初霽,眾綠帶余濕。
曉澤澹不波,菰浦覺風入。
我生莽未定,世故紛相襲。
靦然賀蘭面,安視一坐泣。
豈知虎與狼,義感功反集。
堯俗可盡封,嗚呼吾何及。
氣蘇巨浸內,未恨乏供給。
日歷會有窮,吾行豈須急。
近樹背人去,遠樹久凝立。
聊以憂世心,寄茲忘怏悒。
|
|
二十二日自北沙移舟作是日聞賊革面解釋: 《二十二日自北沙移舟作是日聞賊革面》是宋代陳與義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宛宛轉湖灘,遙遙隔城邑。
是時雨初霽,眾綠帶余濕。
曉澤澹不波,菰浦覺風入。
我生莽未定,世故紛相襲。
靦然賀蘭面,安視一坐泣。
豈知虎與狼,義感功反集。
堯俗可盡封,嗚呼吾何及。
氣蘇巨浸內,未恨乏供給。
日歷會有窮,吾行豈須急。
近樹背人去,遠樹久凝立。
聊以憂世心,寄茲忘怏悒。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在北沙的湖灘上乘舟移動的景象,并借此抒發了對當時社會動蕩和自身遭遇的感慨。
詩詞的開頭,以“宛宛轉湖灘,遙遙隔城邑”描繪了湖灘的寬廣和城邑的遙遠,營造出一種孤獨的氛圍。接著,描寫了初霽的雨后景象,濕潤的綠色環繞著周圍的一切。作者將自然景色與個人的內心狀態相結合,暗示了他內心的不安和紛擾。
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清晨湖泊的寧靜和微風的吹拂,以及作者對自己未來的迷茫和對社會的疑慮。他感嘆自己的生命還未有所成就,而世俗的壓力卻不斷侵襲。在這種困境下,他以虛心和謙卑的態度欣賞著賀蘭山的壯麗景色,同時內心流露出一種無助的淚水。這里賀蘭山可以理解為高尚和崇高的象征,作者在面對虎狼之輩時感嘆自己的義感和力量顯得微不足道。
在最后幾句中,作者表達了對社會現實和個人命運的失望。他感到自己的精神力量被世俗之氣所浸染,但他并不后悔,因為他并沒有得到足夠的供養和支持。他認為人生如同日歷一樣有限,他的行動并不需要急迫。那些近在眼前的樹木背離了他,而遠處的樹木卻長時間凝立不動,這也可以理解為他周圍的人們都離棄了他,他感到孤獨和失落。
整首詩詞以抒發作者的憂世之心為主題,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和對個人遭遇的反思,展現了作者內心的掙扎和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同時,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的象征手法,凸顯了作者的感嘆和無奈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