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步順陽門外 / 作者:陳與義 |
六尺枯藜了此生,順陽門外看新晴。
樹連翠筱圍春晝,水泛青天入古城。
夢里偶來那計日,人間多事更聞兵。
只應千載溪橋路,欠我媻姍勃窣行。
|
|
晚步順陽門外解釋: 《晚步順陽門外》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陳與義。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六尺高的枯藜結束了我的一生,
在順陽門外,我看著新晴天。
樹木環繞著翠綠的小草,春日的白天。
水泛著青天色,流入了古城。
在夢中,我偶然聽到那一天的計算,
在人間,更多的事情都與戰爭有關。
只有過了千年的溪橋路,
才能還我姐姐勃勃的步行。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在順陽門外散步的情景,以及他對生活和歷史的思考。
首先,詩人提到了自己六尺高的枯藜。枯藜是一種高度達到六尺的植物,象征著詩人的身軀和一生的終結。這句話抒發了詩人對生命的感慨和對時光流轉的思考。
接著,詩人描述了順陽門外的景色。他觀賞到了美麗的新晴天,周圍的樹木和翠綠的小草營造出春日的氛圍。水流經古城,泛起青天的顏色。這些描繪展示了自然界的美麗和寧靜,與戰亂紛擾的人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詩的后半部分,詩人提到了夢中的計日和人間的戰亂。這表明詩人對歷史的關注和對戰爭的憂慮。他認為只有經歷了千年的溪橋路,才能帶回他姐姐勃勃的腳步聲。這句話中的姐姐可能是詩人的親人,也可能指代國家或人民的繁榮和安定。詩人希望歷經歲月的洗禮,能夠重拾昔日的繁榮和安寧。
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和歷史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對生命、時光和戰爭的思考。它展示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時反映了他對現實的憂慮和對歷史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