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紫邏洞 / 作者:陳與義 |
我不愿封萬戶侯,愿向紫邏從公游。
鄆州溪堂虢州洞,未有退之詩可留。
水近山流清澈底,竹飽千霜節如此。
廓廟之具千金軀,底事便著山巖里。
蒲鞭掛壁一事無,環佩聲中了朝晡。
祝融不到林深處,客至五月懷貂狐。
徇華大夫無此樂,從渠遮山用翠幙。
若問此間奇絕處,但道胸中有丘壑。
|
|
游紫邏洞解釋: 《游紫邏洞》是宋代詩人陳與義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不愿封萬戶侯,
愿向紫邏從公游。
鄆州溪堂虢州洞,
未有退之詩可留。
水近山流清澈底,
竹飽千霜節如此。
廓廟之具千金軀,
底事便著山巖里。
蒲鞭掛壁一事無,
環佩聲中了朝晡。
祝融不到林深處,
客至五月懷貂狐。
徇華大夫無此樂,
從渠遮山用翠幙。
若問此間奇絕處,
但道胸中有丘壑。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陳與義對官職封賞的不屑和對自然山水之美的向往。他表示自己不愿意被封為萬戶侯,而愿意去紫邏游玩。鄆州的溪堂和虢州的洞穴,迄今為止還沒有能夠表達它們的詩歌留存下來。水近山流清澈見底,竹子飽含千霜,這樣的景象令人贊嘆。廟宇的珍寶千金軀體,卻只能在山巖的洞穴中得以保存。蒲鞭掛在壁上,毫無作用,環佩的聲音在朝晡時分響起。祝融神也無法到達深林之中,來到五月卻懷念貂狐。追求虛華的大夫無法體會這種樂趣,只能用翠綠的幕簾遮掩山川之美。如果問這里有什么奇絕之處,只能說是心中有丘壑。
賞析:
這首詩詞展現了陳與義獨特的審美觀和對名利的超脫態度。他對官位和封賞不感興趣,相反,他向往自然山水之間的美麗景色。他描述了清澈見底的水流和滿載霜露的竹子,以及山中的洞穴和廟宇。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他表達了對官僚體制和功利主義的嫌棄,認為真正的美和價值在于內心的丘壑,而不是外在的榮譽和財富。他用簡潔的語言和意象來描繪自然之美,抒發了自己對自然的贊美和向往,同時對社會現實的冷漠和批判也隱含其中。整首詩詞以自然山水之美為背景,展現了詩人對內心世界和自然的寄托,體現了宋代文人的隱逸情懷和對自然的熱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