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晴徐步 / 作者:陳與義 |
百年幾晴朝,徐步山徑濕。
忽悟春已深,鳴禽飛相及。
雪消眾綠凈,霧罷群峰立。
澗邊千嵁巖,今日何復集。
|
|
雨晴徐步解釋: 《雨晴徐步》是宋代詩人陳與義的作品。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百年幾晴朝,
徐步山徑濕。
忽悟春已深,
鳴禽飛相及。
雪消眾綠凈,
霧罷群峰立。
澗邊千嵁巖,
今日何復集。
詩意:
這首詩以雨停后的晴朗天氣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觀察和感悟。詩人徐步行走在濕潤的山徑上,體驗著百年中幾個晴朗的早晨。突然他意識到春天已經深入到了心靈深處,聽到鳴禽的歌聲,它們飛翔在空中,似乎也在喚醒詩人的心靈。
雪已經消融,萬物變得綠意盎然,清新而明亮。薄霧散去,群山聳立在天空中,它們似乎在等待著什么。在溪澗的邊上,有著千嵁巖,這些巖石似乎在今天重新聚集在一起。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一幅雨后的山水景色,同時傳達了詩人對自然的深切感受和對時光流逝的思考。詩人通過雨后春天的景象,表現出自然界的變幻和生機勃勃的一面。
在描寫方面,詩人運用了一系列的對比手法。他將雪消融與眾綠凈、霧罷與群峰立進行對比,展現了季節交替和自然界的變化。這種對比使得詩中的景色更加生動,也凸顯了春天帶來的新鮮活力。
此外,詩人還通過描寫鳴禽飛翔和山巖的形象,表達了他對自然的敬畏和對時光流逝的思考。鳴禽的歌聲和飛翔象征著生命力和活力,而千嵁巖的存在則提醒著詩人時間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暫。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展現了自然界的景象和詩人的情感體驗,通過對比和意象的運用,使得詩意更加深遠。這首詩詞展示了陳與義對自然的敏銳觀察和對生命的思考,具有典型的宋代山水詩的特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