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詠青溪石壁 / 作者:陳與義 |
青溪宜曉日,曲處千丈晦。
天開蒼石屏,影落西村外。
虛無元氣立,明滅河漢對。
人行崢嶸下,鳥急浩蕩內。
向來千萬峰,瑣細等蓬塊。
老夫倚杖久,三嘆造物大。
惜哉太史公,意短遺此快。
更欲訪野人,窮探視其背。
|
|
詠青溪石壁解釋: 《詠青溪石壁》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陳與義。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青溪適宜于清晨陽光的照耀,彎曲的地方卻陰暗幽深。蒼天遼闊,石壁如屏障,倒映在西村外。虛無飄渺的元氣屹立其中,明滅間與銀河星漢相對。人行其間感受崢嶸之勢,鳥兒在其中急速飛舞。千萬座山峰從遠處望去,瑣碎而如蓬雜。我這老人依靠拐杖久立,嘆息著造物主的偉大。可惜啊,太史公,你的意境短暫而留下這份喜悅。我更想去尋訪那些生活在荒野的人,窮盡力量去觀察他們的背影。
詩意:
這首詩詞以青溪石壁為背景,描繪了山水之美和大自然的壯麗景象。作者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寫,表達了對造物主偉大創造力的贊美和對人生的思考。他對青溪的描繪既有清晨陽光的美好,又有曲折地形的幽深,展示了自然界的多樣性和神秘感。同時,作者通過描繪天空中的星漢和人鳥的行動,凸顯了人類在大自然面前的微小和渺小,以及自然界的遼闊和壯麗。
賞析:
這首詩詞展示了作者陳與義對自然景觀的敏銳觀察和深刻思考。他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將自然界的景色和人類的存在相結合,傳達出對造物主偉大創造力的贊美之情。詩中的青溪石壁在陽光照耀下呈現出不同的面貌,象征了生命的多樣性和變幻無常的本質。作者對大自然的描述既有細膩之處,如“虛無元氣立,明滅河漢對”,又有豪邁之感,如“人行崢嶸下,鳥急浩蕩內”。這種反差的描寫使詩詞更加生動有趣。
詩詞中的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的一種遺憾和思考。他稱贊太史公(指司馬遷)的意境短暫而令人愉悅,同時表達了對太史公意境流傳不長的遺憾。他渴望去尋找那些生活在荒野的人,觀察他們的背影,這也暗示了對自然和人類生活的進一步思考和探索。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和對人生的思考,展示了他細膩的觀察力和對自然美的敏感。同時,詩詞中蘊含了對人類存在的思考和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思索,給人以啟迪和思考的余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