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贈仲素寺丞致仕歸隱潛山 / 作者:蘇軾 |
潛山隱君七十四,紺瞳綠發(fā)方謝事。
腹中靈腋變丹砂,江上幽居連福地。
彭城為我駐三日,明月滿舟同一醉。
丹書細字口傳訣,顧我沉迷真棄耳。
年來四十發(fā)蒼蒼,始欲求方救憔悴。
他年若訪潛山居,慎勿逃人改名字。
|
|
贈仲素寺丞致仕歸隱潛山解釋:
《贈仲素寺丞致仕歸隱潛山》是蘇軾在宋代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潛山隱君七十四,
紺瞳綠發(fā)方謝事。
腹中靈腋變丹砂,
江上幽居連福地。
彭城為我駐三日,
明月滿舟同一醉。
丹書細字口傳訣,
顧我沉迷真棄耳。
年來四十發(fā)蒼蒼,
始欲求方救憔悴。
他年若訪潛山居,
慎勿逃人改名字。
詩意:
這首詩詞是蘇軾向仲素寺丞致仕歸隱潛山的贈詩。詩中描述了潛山隱君七十四歲,他的眼瞳呈現(xiàn)藍色,頭發(fā)已經變綠,表明他已經告別塵世事務。他體內培育出了一種神奇的丹砂,這種丹砂能夠轉化腋下的汗液,擁有奇特的功效。他住在江邊的幽居,與福地相連。
彭城(指當時的揚州)曾為蘇軾駐留三天,他們一起在明亮的月光下坐船暢飲,共同陶醉其中。潛山隱君傳授給蘇軾一種口傳的秘訣,用紅色的書寫細字,這讓蘇軾沉迷其中,真正地舍棄了塵世之事。
詩詞的后半部分講述了蘇軾自己的境遇。四十年來,他的頭發(fā)已經斑白,開始尋求一種能夠拯救他蒼老與憔悴的方術或方法。他在詩中告誡潛山隱君,如果將來有機會去拜訪他的隱居之地,他應該謹慎,不要逃避他人追逐,也不要改變自己的名字。
賞析:
這首詩詞以蘇軾贈詩的形式,贊美了潛山隱君的歸隱之道和神奇才能。通過描繪潛山隱君的外貌和居所,以及他傳授給蘇軾的秘訣,展示了他超凡脫俗的境界。
在詩的后半部分,蘇軾表達了自己對衰老和疲憊的感受,并希望得到潛山隱君的指點。整首詩詞通過對潛山隱君和蘇軾自己的對比,表達了對歸隱生活的向往和對仙人境界的追求。
此詩寫景細膩,氣勢恢宏。通過描繪潛山隱君的特殊能力和蘇軾的苦悶心境,展示了作者對于歸隱修道的向往和對于仙境之境的追求。整首詩詞運用了縱橫對比的手法,以及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人物情感的交融,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