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浣溪沙(奉詔次韻張池州賞杏聽琵琶) / 作者:曾覿 |
艷杏紅芳透粉肌。
沈香亭宴太真妃。
新晴庭館燕來遲。
試抹么弦妝半掩,滿斟綠醑袖交飛。
九重天上捧金卮。
|
|
浣溪沙(奉詔次韻張池州賞杏聽琵琶)解釋: 《浣溪沙(奉詔次韻張池州賞杏聽琵琶)》是宋代文人曾覿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艷杏紅芳透粉肌。
沈香亭宴太真妃。
新晴庭館燕來遲。
試抹么弦妝半掩,滿斟綠醑袖交飛。
九重天上捧金卮。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幅雅致的春日景象,以及宮廷中的宴會場景。詩中表達了作者對美麗杏花的贊美,以及皇帝宴請寵妃太真的場景。詩人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春天的景色,以及宴會中的繁忙和熱鬧氛圍。詩中還涉及到了音樂和美酒,增添了宴會的歡樂氣氛。
賞析:
這首詩詞運用了細膩的描寫手法,通過形容杏花的艷麗和芬芳,展現了春天的美好景象。詩中提到的沈香亭是宴會的場所,太真妃則是皇帝的寵妃,顯示了宴會的高規格和盛況。詩人巧妙地使用了對比手法,將新晴和燕子的遲到形容得如此生動,增添了一絲喜感和情趣。
接下來,詩人描述了宴會中的一幕:太真妃試著彈奏琵琶,妝容半掩,手中的酒杯和袖子交替飄動。這一描寫既展現了宴會的熱鬧氣氛,又凸顯了太真妃的嬌美和技藝。最后一句"九重天上捧金卮",形象地描繪了宴會中的盛況和華麗。九重天是古代神話中的仙境,金卮是一種供酒器皿,這一描寫表現了宴會的尊貴和莊重。
整首詩詞通過對春景和宴會場景的描繪,展現了繁華世界中的歡樂和美好。同時,詩中采用了細膩的語言和對比手法,使得詩意更加生動而豐富,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感上的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