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菩薩蠻 / 作者:袁去華 |
西風送雨鳴庭樹。
嫩寒先到孤眠處。
愁極夢頻驚。
馬嘶天漸明。
千林楓葉赤。
寒事催刀尺。
樹杪又斜陽。
迢迢歸路長。
|
|
菩薩蠻解釋: 《菩薩蠻》是宋代袁去華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寒冷的秋夜,通過對自然景觀和人物內心的描寫,表達了孤寂和離愁的情感。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西風送雨鳴庭樹。
嫩寒先到孤眠處。
愁極夢頻驚。
馬嘶天漸明。
千林楓葉赤。
寒事催刀尺。
樹杪又斜陽。
迢迢歸路長。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寒冷的秋夜為背景,通過描寫自然景觀和人物內心的感受,傳達了作者內心的離愁和孤寂之情。
首兩句“西風送雨鳴庭樹,嫩寒先到孤眠處”描繪了秋天的風雨聲傳入庭院,寒氣逐漸侵襲孤獨的寢室,表現了一種凄涼的氛圍。接著,詩人寫道“愁極夢頻驚,馬嘶天漸明”,表達了內心極度憂愁的狀態,夢境頻繁驚醒,天色漸漸明亮,暗示了一個漫長孤寂的夜晚即將過去。
下半首描寫了秋天的景色和人物的離愁。詩中的“千林楓葉赤”描繪了秋天林中紅葉的美景,同時也暗示了季節的變遷和離別的寓意。接著,詩人寫道“寒事催刀尺,樹杪又斜陽”,表達了季節的寒冷催促著刀尺的割裁工作,同時夕陽又斜照在樹梢上,暗示了時間的流逝和人物離別的迫切感。最后一句“迢迢歸路長”表達了漫長的歸途,強調了詩中人物的離愁與孤獨。
整首詩通過自然景觀的描寫和人物的內心反映了作者袁去華在寒冷秋夜中的離愁和孤寂之情。通過對季節的描寫和景物的隱喻,詩人將自然景色與人物的情感相融合,使詩詞更具意境和美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