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莎行(九日西山) / 作者:高觀國 |
水減堤痕,秋生屐齒。
瘦筇喚起登高意。
翠煙微冷夢凄涼,黃花香晚人憔悴。
懷古風流,悲秋情味。
紫萸勸入旗亭醉。
玉人相見說新愁,可憐又濕西風淚。
|
|
踏莎行(九日西山)解釋: 《踏莎行(九日西山)》是宋代詩人高觀國所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水退,留下堤岸的痕跡,秋天生長了屐齒(指青苔)。瘦弱的竹竿喚醒了登山的意愿。翠綠的煙霧微微冷,夢境凄涼。黃花在傍晚中散發著香氣,人們憔悴不堪。懷念古代的風流事跡,感慨秋天的情趣。紫萸果勸我進入旗亭(指酒樓)醉倒。玉人相見,說起新的憂愁,可憐的是,又被西風吹濕了眼淚。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秋天的景象,以及詩人在其中所感受到的情緒。詩中通過描寫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表達了對逝去時光和變遷世事的思考,以及對新的憂愁的感嘆。
賞析:
《踏莎行(九日西山)》以細膩的描寫展現了秋天的景色和氛圍。水退后留下的堤岸痕跡,揭示了時光的流轉和變遷。秋天的青苔屐齒生長,給人以歲月更替的感慨。瘦弱的竹竿喚起了登山的愿望,表達了詩人積極向上的心態。
詩中的翠綠煙霧和黃花香氣,以及傍晚的悲涼氛圍,增添了詩詞的意境和情感色彩。人們的憔悴形象與懷古風流的情感相映成趣,凸顯了歲月的無情和人事的更迭。
詩末的紫萸果引發了飲酒的念頭,旗亭醉倒象征著詩人對于現實的逃避和抒發。玉人的出現帶來了新的愁思,而被西風吹濕的淚水則凸顯了詩人內心的痛楚和無奈。
整首詩以細膩的描寫和情感的流露展示了高觀國對逝去時光和新的憂愁的思考和感慨,同時也表達了對于人生無常和命運無情的領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