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熙秋山平遠二首 / 作者:蘇軾 |
木落騷人已怨秋,不堪平遠發詩愁。
要看萬壑爭流處,他日終煩顧虎頭。
|
|
郭熙秋山平遠二首解釋:
《郭熙秋山平遠二首》是宋代文學家蘇軾創作的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木落騷人已怨秋,
不堪平遠發詩愁。
要看萬壑爭流處,
他日終煩顧虎頭。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秋天的景色和詩人內心的情感。木葉凋零,孤寂的人已經因為秋天而感到愁緒萬分。無法忍受平淡的景色,他寫下詩篇來宣泄內心的憂愁。他渴望能夠親眼看到山谷中奔流的溪水,期望在未來的某一天能夠擺脫繁瑣的事務,去探尋自然的美景。
賞析:
蘇軾以他獨特的手法表達了自己對秋天的感慨和對自然景色的向往。詩詞開篇即以"木落騷人已怨秋"一句,通過描寫秋天的景象和"騷人"的心情,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憂愁和孤獨感。"不堪平遠發詩愁"一句,詩人表示平淡的景色已經無法激起他的創作激情,他通過寫詩來宣泄內心的郁悶情緒。
接下來的兩句"要看萬壑爭流處,他日終煩顧虎頭"則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壯麗景色的向往和對繁瑣俗務的厭惡。他渴望能夠親眼目睹山谷中奔流的溪水,感受大自然的壯美。"他日終煩顧虎頭"一句意味著他期待著未來的某一天,能夠解脫束縛,擺脫煩憂,去追尋自己的心靈所向往的事物。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通過對秋天景色和內心情感的描繪,表達了詩人的孤獨和對自然美景的向往。這種情感的表達方式,以及對自然的贊美和對人生的思考,是蘇軾作品的典型特征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