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杏花天 / 作者:高觀國 |
霽煙消處寒猶嫩。
乍門巷、愔愔晝永。
池塘芳草魂初醒。
秀句吟春未穩。
仙源阻、春風瘦損。
又燕子、來無芳信。
小桃也自知人恨。
滿面羞紅難問。
|
|
杏花天解釋: 《杏花天》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高觀國。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分析:
詩詞原文:
霽煙消處寒猶嫩。
乍門巷、愔愔晝永。
池塘芳草魂初醒。
秀句吟春未穩。
仙源阻、春風瘦損。
又燕子、來無芳信。
小桃也自知人恨。
滿面羞紅難問。
中文譯文:
晨霞漸漸消散,寒意依然柔嫩。
剛剛開啟門巷,寂靜的白晝無止境。
池塘中芳草的靈魂初次蘇醒。
美麗的詩句吟唱,春天尚未穩定。
仙源被阻隔,春風變得瘦弱。
燕子再次歸來,卻沒有帶來芬芳的消息。
小桃花也自知被人厭惡。
滿面羞紅,難以啟齒。
詩意和賞析:
《杏花天》描繪了一個春日的景象,以及詩人對于春天的感受和思考。
詩的前兩句寫道,晨霞漸漸消散,但寒意依然存在,表現了春季初期的氣候特點。接著,詩中提到池塘中的芳草蘇醒,暗示著春天的到來。詩人吟唱著美麗的詩句,但春天還沒有完全穩定,暗示著春季的不穩定性和變化性。
接下來的兩句詩寫道仙源被阻隔,春風變得瘦弱,這可以理解為自然界中某種美好的力量被限制或阻礙,春風因此變得不再如此溫暖和活躍。燕子再次歸來,但沒有帶來芳香的消息,這暗示著春天的遲延和不盡如人意。
最后兩句詩寫到小桃花也自知被人厭惡,滿面羞紅,難以啟齒。這表達了詩人對于自己或他人的某種局限感和無能為力的憤懣。
整首詩以細膩的描寫和意象傳達了作者對于春天的期待和對自然環境的觀察,同時也透露了一種對于現實局限的無奈和不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