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鳳棲梧 / 作者:高觀國 |
云喚陰來鳩喚雨。
謝了江梅,可踏江頭路。
拚卻一番花信阻。
不成日日春寒去。
見說東風桃葉渡。
岸隔青山,依舊修眉嫵。
歸雁不如箏上柱。
一行常見相思苦。
|
|
鳳棲梧解釋: 《鳳棲梧》是宋代詩人高觀國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云喚陰來鳩喚雨。
謝了江梅,可踏江頭路。
拚卻一番花信阻。
不成日日春寒去。
見說東風桃葉渡。
岸隔青山,依舊修眉嫵。
歸雁不如箏上柱。
一行常見相思苦。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期待和思念之情。詩中描述了云喚來陰云,鳩鳥喚來雨水,預示著春天的到來。江邊的梅花已經凋謝,可以踏上江頭的路了。然而,一些花期短暫的信號已經消失,春天的寒冷不會一去不返。聽說東風吹過桃樹葉子,江岸邊的青山依然如舊,修眉的嫵媚仍然存在。歸來的候鳥不如停在箏柱上的箏弦穩定,因為它們會常常見證相思之苦。
賞析:
《鳳棲梧》運用了典型的宋詞寫景和抒發情感的手法。通過描繪春天的到來和一些細節的變化,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期待和對愛情的思念之情。
詩詞開篇用云喚陰來、鳩喚雨的形象描繪了春天的來臨,傳達了作者渴望春天的心情。接著用謝了江梅,可踏江頭路來暗示春天已經到來,可以踏上新的征程。然而,詩中提到花信阻,表示一些短暫的花期已經結束,春天的寒冷不會輕易消失,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珍惜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
詩中提到東風吹過桃葉,岸隔青山,依舊修眉嫵,以細膩的描寫展現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傳達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歸雁不如箏上柱的比喻表達了作者對穩定和長久愛情的向往,同時也暗示了相思之苦常常伴隨著離別和等待。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春天的變化和人們對春天、愛情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摯、意境優美,展示了宋代詞人的才華和對生活的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