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陶貧士七首 / 作者:蘇軾 |
長庚與殘月,耿耿如相依。
以我旦暮心,惜此須臾暉。
青天無今古,誰知織烏飛。
我欲作九原,獨與淵明歸。
俗子不自悼,顧憂斯人饑。
堂堂誰有此,千駟良可悲。
|
|
和陶貧士七首解釋:
《和陶貧士七首》是蘇軾寫給陶貧士的七首詩詞之一。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長庚與殘月,耿耿如相依。
以我旦暮心,惜此須臾暉。
青天無今古,誰知織烏飛。
我欲作九原,獨與淵明歸。
俗子不自悼,顧憂斯人饑。
堂堂誰有此,千駟良可悲。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軾對陶貧士的關切和思念之情。長庚指的是金星,而殘月則代表月亮的殘缺。詩人以自己早晚的心情,珍惜這短暫的光輝。他認為青天(指藍天)沒有分今古,誰知道織烏(指烏鴉)飛翔的秘密。蘇軾希望能夠和陶貧士一起回歸到深邃的宇宙中去,創作出壯麗的詩篇。他感嘆平庸的人們不自覺地悲傷,只關注自己的憂慮,而忽視了他們中有多少人正饑餓。他認為這種情況堪稱悲哀,值得深思。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展示了蘇軾對陶貧士的情感表達。通過與自然景物的對比,詩人抒發了對陶貧士的思念之情。長庚和殘月的形象象征著光明與殘缺,與詩人旦暮心情相呼應,突顯了時間的短暫和珍貴。詩中的青天和烏鴉飛翔的意象,表達了對宇宙奧秘的思考和追求。蘇軾希望能夠與陶貧士一同創作,創造出氣勢恢宏的詩篇,寄托了對藝術創作的向往和追求。最后,詩人以對社會現狀的反思,批判了那些只關注個人憂慮而忽視他人困境的人,表達了對社會現象的擔憂和悲哀之情。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和社會現象的描繪,展示了詩人對友人的深情厚意以及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和擔憂,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