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半解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人類以理性動物自許認為靠著與生俱來的智慧可以認識周遭人、事、物不但 「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社會心理學中的歸因理論(attribution theory)就認為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自以為是科學家對別人的行為或表現的原因好奇、觀察、分析、比較且驟下斷語。 近年來認知心理學研究顯示人能即時處理的認識訊息有限為避免過分操心或增加處理的效率常用簡略的認識作用或「信手捻來的法則」(rules of thumb)處理有關人、事、物的訊息。這是一種「認識吝薔鬼模式」(cognitive miser model)常犯「偷懶」式認識作用就是一知半解。 社會心理學家探討的一知半解有:(1)類型代表(representativeness):即判斷對方的類型時根據與典型的相似度下判斷。如在校園看到穿運動服且皮膚黝黑的男老師通常猜他是體育老師或生活輔導組長。這種判斷雖也不無道理卻可能忽略了其他情況犯了忽略「基本數據誤差」(base-rate fallacy)。(2)手頭記憶(availability):憑臨時記憶或粗略思考所及判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如偶然飛機失事便誤認飛機是最危險的交通工具忘了機車事故頻率更高。因而造成「誤信效應」(false consensus effect)。(3)引導作用(priming):即刻收到的訊息影響相關的回憶即據以判斷。如剛看過恐怖電影的人走進黑漆漆的巷弄會害怕。 其他的一知半解如定錨作用(anchoring)指受先前事件的誤導;框架作用(framing)指受主題鋪陳方式影響;模擬作用(simulation)指受想像可能狀況的影響這些都使人不假深思妄下判斷造成一知半解的情形。
一知半解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教育Wiki編版
一知半解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簡編版
1:形容人所知不全了解不深。 【造句】這個問題我也是一知半解無法給你圓滿的解答。
一知半解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形容人所知不全了解不深。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辯》:「有透徹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野叟曝言.第一一八回》:「愚兄博覽群書熟聞母訓始得一知半解。」
一知半解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成語詞典版
1:《兒女英雄傳.第三八回》:「安老爺雖是滿腹學問向來對一知半解無不虛心。」 2:《唐宋詩醇.卷三三.眉山蘇軾詩一》:「洵乎獨立千古非一代一人之詩也。而陳師道顧謂其初學劉禹錫晚學李太白毋乃一知半解歟?」 3:《野叟曝言.第一一八回》:「愚兄博覽群書熟聞母訓始得一知半解。」 4:明.李贄《續焚書.卷一.與焦漪園太史》:「慈湖雖得象山簡易直截之旨意尚未滿復參究禪林諸書蓋真知生死事大不欲以一知半解自足已也。」 5: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辨》:「然悟有淺深有分限有透徹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6:宋.張栻〈寄周子充尚書〉:「若學者以想象臆度或一知半解為知道而日知之則無不能行是妄而已。」(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