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倫理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倫理學泛指對好、對、責任、義務、美德、自由、理性及選擇等概念的研究;生物倫理學則為專門研討有關生物學或醫學實務與研究所衍生的議題也就是探討此領域中行為、取材、及應用的道德規范。一般對倫理與科學關系的看法非常歧異有的學者認為兩者是隸屬完全不相同的領域倫理屬于價值判斷是應然竹范疇;而科學屬于價值中立的事實探討是實然的范圍。另有的學者堅持兩者完全無法分隔的相對觀點認為科學只是人類道德倫理的產物或人類道德倫理必能溯及其科學或生物學的基礎。 生物倫理的探討遍及演化、遺傳工程、胚胎及動物實驗與其他領域討論此外對倫理是否受遺傳控制與倫理是否進行演化等議題亦屬于其范圍。演化倫理的討論始于十九世紀中葉斯賓塞(Herbert Spencer 1820~1903)的著作盛行于其后的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初期有關社會達爾文主義(Social Darwinism)的議題。近年來由于社會生物學(Sociobiology)研究的興起演化倫理又受到廣泛的注意。因時空背景不同演化倫理的相關議題雖不相同但均環繞在是否應采用演化學說的理論或程序來了解、解釋或說明人類道德的本質和基礎。 遺傳學倫理的討論由較早優生學到近日遺傳工程的使用均引起相當廣泛的注意。尤其后者因分子生物學的發展而造成了無比的遠大影響與震撼。遺傳學倫理關心的議題包括新種生物的培育、遺傳訊息的變更及個人遺傳訊息的引用及保密。尤其美國的人類基因計劃(Human Genome Project)更引起多方的辯論。 胚胎實驗倫理重點在于討論是否能容許使用人類胚胎或其組織進行實驗這包括制造合成怪獸或醫學研究用途。動物實驗倫理在于討論人類是否有權或適當使用動物進行實驗研究。 由于對生物倫理本質的認知歧異度頗大如何在生物學課程實施生物倫理教育的爭議亦很大?;蛟S較能肯定的是傳統偏重科學知識內容與科學技能的教學方式難以處理這個兼具價值與知識領域的教育。新近強調情境與重視社會議題探討的教學模式應是實施生物倫理教育的另一個嘗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