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分類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科學分類(Scientific Classification)是以實證研究方法依據邏輯概念對有系統、有組織的知識予以分類。其目的是要建立被分類的主體間基本的關系并藉由合理順序的安排界定各主體最顯著的意義。 科學分類基本上是一種學術分類它源于哲學分類(Philosophical Classification)。其可追溯至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的知識分類他將人類知識分為理論哲學、實用哲學、生產哲學3類。然而科學分類與此種純哲學分類略有不同前者著重于物理現象與實體的分類后者則著重于抽象概念的分類。 科學分類的基本方法有二 一為演繹法(Deductive Method)一為歸納法(Inductive Method)。所謂演繹法是將一個主體根據邏輯推演法則予以分析成若干獨立的部分。并從觀察到的現象建立各種假設。所謂歸納法則是以觀察、收集及記錄各個部分等方式探求其共同特徵與特徵間的關系并加以綜合推論至一個具通則性的整體。同時利用實證方法對各種假設進行驗證以訂定各類目明確的邏輯順序與層級架構。 西方科學分類之發達主要是受19世紀初期科學技術興起的影響而分類的對象則以純科學為主。各種科學分類中較具影響力者有下列4種:(1)孔德的分類--孔德(A. Comte)是法國哲學家為實證哲學的鼻祖。他依據各學科研究的實證性與精密程度將學術分為6大類依序為數學、天文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社會學。他認為這是合乎自然順序的排列; (2)恩格斯的分類--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于1873年訂定的科學分類法即以物質運動的發展與轉化、自然界歷史發展的整體性及人類對自然界認識的順序作為分類的基礎。其類目始于天文學止于診斷學; (3)斯賓塞爾的分類--斯賓塞(H. Spencer)采用進化論的觀點將學術分為抽象、抽象具體、具體科學等3大類; (4)湯姆生的分類--湯姆生(J.A. Thomson)依據研究主體之不同將科學分為抽象科學與具體科學兩大類。 我國最早提出學術分類者為宋朝程伊川他將學術分為文學、訓詁及儒者之學3類。近世的科學分類較具代表性者為郭任遠與潘菽的分類法。郭氏將科學分為理化科學、生物科學及社會科學3大類。潘氏則將科學分為物理科學生物科學及心理科學3大類。 圖書分類法基本上是遵循科學分類的原理配置類目以反映科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及事物的發展過程。但是圖書分類在本質上與科學分類有顯著的不同它不能單純地以科學分類為準則還必須結合圖書的特點、圖書館的目的及讀者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