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恨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憤恨是人類的一種不愉快的情緒和心理狀態;這種情緒和狀態是由于感到自己或別人受到傷害而思有以抗拒所引發。 在西方哲學家中巴特勒(Joseph Butler 1692~1752)對人類的憤恨情緒有較周詳的說明;巴特勒認為「憤恨」是人類天生就具有的情緒與之相對的是「仁心」(benevolence)。憤恨之情可粗分為兩類:一是未經思慮過的、本能反應的憤恨(sudden anger or resentment)可稱之為激憤;另一則是已經思慮過的憤恨(deliberate anger or resentment)又可稱之為義憤。當個人本身受到攻擊、傷害或侮辱心中立刻產生的憤怒就是激憤激憤之起其本身沒有任何理性的成分只在于維護個人安全;當別人受到攻擊或暴力的侵擾這種激憤也可能會發生。義憤之起在于個人本身或別人受到殘暴或不義的待遇而那種殘暴或不義的待遇的本身是道德上的惡;義憤的目的在于彌補道德上的惡所造成的傷害。 巴特勒認為憤恨之情和仁心一樣都是天性兩者有互補的關系不應以憤恨是一種負向的情緒而認定其本身為原罪的一部分;但一旦憤恨超出常軌就會變質在被誤用的情況下激憤會變為乖戾易怒之情義憤會演變為惡意。 在教育領域中情緒教育可用來處理受教者的憤恨之情即是練習應用忍耐、反省和自制對情緒的強度加以理性調節以降低沖動的力量。
憤恨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簡編版
1:憤怒、怨恨。 【造句】憤恨不平、憤恨難消
憤恨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憤慨痛恨。《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三》:「兒子憤恨借這個賊名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