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弟子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博士弟子」是指漢代太學中從博士官受業的弟子;東漢時又稱「太學生」或「諸生」。漢代正式設置博士弟子員額是始于漢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在此之前博士通常也招收學生多屬于私人性質而非國家法定的編制。漢武帝時丞相公孫弘、太常孔臧和博士平等建議設置博士弟子五十人;由太常選擇十八歲以上儀容端正的優秀青年充任。此外郡國長官也可以選拔地方上學行優良小吏遣送至太學比照博士弟子接受教育(此類學生名額似無限制)。博士弟子受教一年須參加歲考;能通一經以上的就可以擔任名為文學掌故的官成績特別優異的可以充任郎官(朝廷侍衛官的通稱)歲考不及格(無法通一經)或在學期間表現不佳者則須退學。這種教育與選士合一的制度鼓勵青年學生接受教育使漢代太學得以蓬勃發展。昭帝時博士弟子員增額至一百人;宣帝時增為二百人;元帝時千人;成帝時更增為三千人;平帝時達一萬零八百人;至東漢質帝時更一度增至空前的三萬多人。
博士弟子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漢代太學博士所教的學生。漢武帝設五經博士置弟子五十人由各郡國縣道舉送。《文獻通考.卷四零.學校考》:「武帝始興大學……。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復其身太常擇民年十八已上儀狀端正者補博士弟子。」唐時通過科舉考試而入學的生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