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體驗一詞嘉達美(H.-G. Gadamer 1900~)認為最早出自黑格爾(G.W.F. Hegel 1770~1831)之手并由狄爾泰(W.Dilthey 1833~1911)加以發揚光大。依狄爾泰之觀點所謂體驗乃是自我親身經驗之過程而此經驗具有一種使經驗自身繼續存在之特徵。具體而言即透過歷史意識而從生命歷程中去體驗、理解作者作品之原本意向。 從概念發展史觀 體驗與經歷(Erleben)有密切關聯經歷具有把握某種生活世界事物之直接性特徵并能使某種被經歷事物之內容得以藉此過程而彰顯此與所謂非由自身經驗而獲得之知識不同經歷之物始終是自我經歷之事物。質言之經歷必須透過自我之參與方能形成。析而論之經歷有下列兩個意義:首先是直接性此種直接性先于翻譯、解釋、傳達而存在并為解釋及創造提供線索;其次經歷指從直接性中所得之收獲即直接性留存下來之結果。體驗即是依前述經歷之兩面意義形成并藉由傳記文學之研究形式促使體驗一詞逐漸被應用:又因啟蒙理性主義造成文明復雜化所余留之缺乏體驗及體驗欲求批判等情形更使得體驗概念廣為流傳。 雖然在史萊爾瑪赫(F.D.E. Schleiermacher)時期尚未出現體驗一詞但其曾提出類似之觀點如生命行為、原始內心事物、共同存在之行為等。此外體驗一詞在胡塞爾(E. Husserl)之現象學中具有認識論之功能是一種意向關系只有在體驗中存有某事物被經歷與意指否則就無體驗之形成。 狄爾泰晚期思想受到黑格爾客觀精神論及胡塞爾意向性概念之影響遂提出客觀精神及意向性、體驗等觀點。客觀精神之運作支配生命而生命有一種意向導向回歸生命本身如此循環回歸生命本身生命被生命理解故不再有任何歧異客觀精神由是而生。狄爾泰認為體驗包含兩個要素:體驗過程及其結果他以為體驗是一種認識論概念同時也是生命之基本單位體驗與體驗間形成理解結構生命及客觀精神僅能在此間結構被體驗及理解不能從內省反思而領悟亦無法從概念中充分顯現。在此體驗結構中充滿意義之關聯此種意義聯結源自于客觀心靈之運作并且在生命客觀化中加以掌握生命客觀化之過程形成精神同質性與意義之統一體(Bedeutungseinheiten)。 在晚期思想之演變中狄爾泰逐漸認為體驗亦有局限遂加入生命表現及理解(再體驗)等概念使理解過程緊系著生命、生命表現及理解、再體驗等循環過程。理解者可循創造及體驗之相反程序對創造物再體驗及再創造之擬情理解過程重新創造作者或典籍原初之情境脈絡。再體驗能掌握原意源于狄爾泰認為生命表現有其客觀化之可能理解者能藉主體性之運作考慮作品之社會、歷史脈絡而重現其意涵。
體驗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簡編版
1:親身體會、感受。 【造句】暑假時我們打算到鄉下小住幾天體驗一下農家生活。
體驗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察驗。宋.蘇軾〈奏論八丈溝不可開狀〉:「臣體驗得每年潁河漲溢水痕直至城門腳下公私危懼。」體會、感受。如:「他下礦坑去挖礦好體驗礦工生涯的甘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