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閎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容閎(1828~1912)字達萌號純甫廣東香山南屏鎮(今屬珠海市)人中國近代留學教育倡導者。清道光八年生于澳門民國元年病逝美國。道光十五年(1835)于澳門附讀英籍傳教士郭士立夫人(Mrs. Gützlaff)創設之女校道光二十一年就讀澳門馬禮遜中學(Morrison School)。道光二十七年隨該校校長美籍傳教士布朗(Rev. Samuel R. Brown)赴美留學入麻薩諸塞州(Massachusetts)孟森高中(Monson Academy)道光三十年考入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咸豐四年(1854)畢業返國為中國最早留美的大學畢業生。 容閎離美返國于咸豐六年抵上海先后在海關翻譯處、寶順洋行任職。咸豐十年隨美籍傳教士二人至天京(今南京)訪問會見太平天國干王洪仁玕并提出七條新政建議其中特別注重學校教育主張設立武備學校、海軍學校、實業學校、頒定各級學校制度;但這些建議并未被采納因此仍返回上海。 同治二年(1863)由張斯桂、李善蘭等引薦赴安徽安慶會晤曾國藩接受籌辦機器總廠、出洋購買機器的任務。同治四年容閎將在美國購辦的機器運回并于上海高昌廟設廠命名為江南制造總局。容閎同時還建議在制造局附設兵工學校以培養中國工程技術人才。 同治七年謁見江蘇巡撫丁日昌呈報其草擬之四項條陳其中第二項為:「政府宜選派穎秀青年送之出洋留學以為國家儲蓄人才。」丁日昌大為贊許并轉呈軍機大臣文祥后因故暫被擱置。同治九年容閎又請丁日昌向曾國藩建議曾國藩認為立意極佳于是與李鴻章在同治十年聯銜奏請后經清廷批準設留學事務所由陳蘭彬、容閎為正副委員負責辦理派遣留學生及其監督事務。關于留學生的派遣的方式為:預定學額一百二十名分四批按年遞派每年派送三十人;留學期限十五年學生年齡以十二至十四歲為限。第一批學生于同治十一年出國赴美包括幼童梁敦彥、詹天佑等三十人為中國派遣學生至外國留學之始。第四批學生按計劃于光緒元年(1875)放洋。但光緒元年后改由吳子登繼任留學生監督認為「外洋風俗流弊多端各學生腹少儒書德性未堅尚未究彼技能先已沾其惡習即使竭力整頓亦覺防范難周」。遂與陳蘭彬等奏請撤回出洋肄業留學幼童這批早期留學生便于光緒七年全部召回留學教育計劃中途停頓。 光緒二十四年(1898)戊戌變法時容閎曾在北京多方贊助維新活動;政變后潛赴上海托跡租界。光緒二十六年加入唐才常等在上海組成的自立會被推為會長因遭清廷通緝逃往香港并參與興中會在港人士的革命活動。光緒二十八年離港赴美宣統二年(1910)邀 孫中山赴美商談積極擁護孫中山的革命主張多方支援革命運動。 容閎在建立中國近代化所需的制度、人才和觀念方面開啟了先河特別是派遣留學生出國留學可說是針對清末中國阢隉之局提供了解決因應之道。著作有〔西學東漸記〕等。
容閎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人名。(公元1828~1912)廣東香山人。民國前五十八年畢業于美國耶魯大學為我國第一位留美學生。歸國后組設輪船公司開采礦產及選派青年出國留學為中國政府派遣學生留學之始。后被任為駐美秘西副使兼管留學生事務。曾參與維新運動戊戌政變后流亡海外;民國成立后病逝美國。著有《西學東漸記》等書。
|